北京推動200余項專利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獲悉,北京市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推動16家高校院所200余項專利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為北京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北京健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律制度保障,實施《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簡稱《條例》),推動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深度合作,促進了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和快速轉化。
北京市開展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制訂實施6項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政策,激發轉化活力。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推動33家試點單位在10個領域推進高質量成果產出。強化技術轉移機構及人才隊伍建設,全市登記技術經理人633名。
在推動京津冀協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北京市推動三地科技部門印發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協同推動京津冀高精尖重點產業發展工作方案(2023年)》。2023年共同培育技術轉移機構20家,打造概念驗証、中試熟化服務平台28家,科技成果共享庫匯集成果4.89萬條。50余家在京高校院所與津、冀簽訂技術交易合同500余項,合同金額7.4億元。
北京建設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提升轉化效率。全市登記的技術轉移機構達到174家﹔支持北理工、北工大等單位建設5家產業開發研究院,並持續支持清華工研院打造一站式、全鏈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推動15家概念驗証平台開展119項概念驗証服務﹔率先布局23家標杆孵化器﹔推動組建國產化人工智能等24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支持建設20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布局建設光場、工業芯片核心軟硬件等一批共性技術平台。北京各區根據產業布局需求,建設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基礎設施。
打造技術經理人隊伍方面,北京支持12家在京高校院所市場化聘用24名技術經理人,推動轉化項目405項。推動行業協會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培訓20場,服務1700余人次。建設北京技術轉移學院,支持清華、北理工、北工大培養技術轉移方向研究生440人。
北京市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基金,助力小微科技企業發展。2023年底,推動設立北京市人工智能、醫藥健康、信息技術、機器人4支百億級政府產業投資基金﹔推動設立首期規模50億元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支持幫助一批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北京市通過開展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促進供需精准對接。2023年舉辦中關村“火花”活動116場,推介項目391項﹔舉辦“國家科技計劃成果—中關村專場路演活動”,推介高質量成果118項。建立高質量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新機制,以高校院所發布“需求”、企業“承接”等方式實施概念驗証項目39個。
未來,北京將以打通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堵點若干措施、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任務為主線,以技術轉移機構、產業開發研究院、概念驗証平台、共性技術平台及企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建設為抓手,立足“三城一區”,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構建科技成果供應與產業技術需求雙向通道,建立多節點、高流量的成果轉化網絡,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提升創新資源對產業發展支撐作用,以及北京科技成果向津冀轉移轉化成效,助力北京新質生產力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