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

昨天是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本報訊(記者 孫穎)昨天,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的未來人工智能先鋒論壇上,海澱區會同市發改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發布了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打造我國參與全球具身智能競爭的核心力量。
據介紹,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發展領域,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各種不同形態的機器人,讓它們在真實的物理環境下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來完成人工智能的進化過程。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介紹,海澱集聚了人工智能的基礎要素,有13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佔全市的70%,大模型相關單位超90家,通過備案的大模型36家,也佔全市的70%以上。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也很突出,擁有近200家的機器人企業,覆蓋了從機器人的核心部組件到本體的全產業鏈,海澱區發展具身智能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具身智能三年行動方案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重點聚焦具身大模型和機器人整機,部署6大行動,力爭到2026年初步建成全國具身智能原始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新高地和產業加速集聚地,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具身智能競爭的核心力量。
源頭創新突破行動方面,將重點開展“大腦”技術創新、“小腦”能力突破,“腦身”系統協同三項任務,提升數字世界腦身協同模擬能力,研發數字到物理世界的遷移技術,優化物理世界腦身協同應用。
本體產品領跑行動方面,將重點開展機器人整機性能提升,模塊化部組件攻關,形成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標志性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矩陣,強化多模態具身大模型賦能,加快研制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多形態機器人。
在創新平台賦能行動方面,將重點打造具身智能創新中心等共性技術支撐平台、產業創新孵化平台,加快提升產業公共服務能力。
海澱區還將開展應用場景示范、產業集群建設和生態雨林打造行動,將重點面向科研、工業、消費等場景,組織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具身智能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具身智能特色園區,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金融賦能,制定標准規范,形成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