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旅游

“天下第一倉”首揭面紗

先農壇270余歲神倉建筑群開放

2024年04月19日09:0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昨天,北京先農壇神倉建筑群首次面向公眾開放,神倉歷史文化展同時開幕。圖為市民參觀神倉建筑群。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昨天是第42個“國際古跡遺址日”,位於先農壇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開放面積擴大——神倉建筑群經過騰退修繕首次開放,270余歲“天下第一倉”首揭面紗。同時,“神倉歷史文化展”開幕,講述“天下第一倉”的前世今生。

  先農壇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文化遺產,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見証。神倉建筑群位於太歲殿建筑群東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十八年,該建筑群位置發生細微變化,之后270余年沒再挪地兒。隨著北京中軸線保護工作的推進,神倉建筑群於2021年12月完成騰退,並陸續完成了非文物建筑拆除、文物本體修繕、彩畫保護、環境整治等工程,院落的歷史風貌已經完整恢復。

  走進神倉院落,山門、收谷亭、圓廩(lǐn)、祭器庫等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坐落。古建館館長薛儉揭秘,歷史上,神倉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皇帝親耕耤田收獲的谷物,為皇家各種祭祀活動提供糧食祭品等,承載著禮儀功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院落中央的圓廩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倉”,為先農壇獨有。但由於歷史原因,這處院落一直大門緊鎖,此次是270余年來首次對公眾開放。

  院子裡,東西兩側的碾房和倉房被改造成展廳,“神倉歷史文化展”以原狀陳列配合互動展覽的方式,詳細解讀神倉的歷史功能和文化內涵。很多展覽內容是首秀,比如此輪修繕神倉時發現的谷粒、可以起到防霉防潮作用的懸山頂天窗結構等。觀眾還可以細品古建筑上的雄黃玉旋子彩畫。這在古建筑中極為少見,部分彩畫年代可以追溯到清中期。

  展覽還開設了碾房和倉房體驗區,公眾可以參與多個互動展示項目,體驗耤田收獲五谷“入倉”過程,認識古代農業工具和量器的變化,感受古人智慧。

  “神倉的開放不僅完善了先農壇歷史文化展示體系,還補充了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展示體系。我們會繼續推進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講好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傳承好中國傳統文化。”薛儉說,將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空間,為公眾提供更多文化休閑場所。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