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財經縱橫

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 北京國企迸發科創新活力

2024年03月08日08:5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國企迸發科創新活力

本報記者 孫杰

當年一粒創新的種子,孵化10年已成長為“隱形冠軍”企業﹔在不顯眼的微生物領域做足創新文章,讓工業尾氣成功變廢為寶﹔裝備制造創新研發拼精度,老國企如今市場訂單紛至沓來……記者近日走訪企業時感受到,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北京國企正迸發出更強的科技創新活力。

一項創新成果孵化出“隱形冠軍”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這些風口上的新興技術正讓城市軌道交通變得更“聰明”。在東城區琉璃井路附近的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體驗中心,人們能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出行新體驗。

安裝在地鐵站廳層的“小房子”——一體化管控中心,既方便乘客借助自助服務終端查詢線路票價,又大大提高車站空間利用率。一塊鑲嵌在地鐵站台屏蔽門上方的屏幕,不僅讓乘客看到列車到站時間,還可以看到每節車廂擁擠度、溫度等實時狀態。“雲交自動化系統”同樣為地鐵站管理帶來悄無聲息的改變,讓大模型自動處理數據、及時預警……

作為北京建筑業的龍頭國企,城建集團留給人們的傳統印象是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速滑館等大工程的施工企業。城建智控成立還不到10年,是一家充滿科技范兒的年輕企業,其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已廣泛應用在青島、昆明、太原、紹興等多個城市的地鐵線。

城建智控起源於城建集團當年孵化的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現代有軌電車智能控制系統。“創始時隻有8個人,現在將近800人,9成是本科以上學歷。”城建智控董事長張輝說。由於在城軌雲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保持第一,企業前不久還被評為北京市“隱形冠軍”企業。

合成生物技術讓工業尾氣變廢為寶

位於石景山區古城創業大廈的首鋼朗澤合成生物研究中心,由8位博士組成的研發團隊每天進行著肉眼看不見的試驗——開發新菌種。培育好的菌種將拿到距北京200多公裡的河北曹妃甸基地,進行小試、中試甚至工業化試驗。

“這些細菌在發酵罐裡生長繁殖,靠的就是不停‘吃’尾氣,並代謝出生物乙醇。”首鋼朗澤公司副總經理晁偉形象地描述這一過程。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合成生物技術,可將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業尾氣直接轉化為生物乙醇及新型飼料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

細菌培育只是這項技術的起點,晁偉說,最難的就是規模放大過程中面臨的不可控因素。換句話說,細菌在實驗室的瓶瓶罐罐裡可以表現得很好,但放大到幾百立方米的工業級大罐裡,如何保証其跟在實驗室裡一樣性能穩定及精確控制,這才是難點。

早在2012年,首鋼朗澤就在曹妃甸建成一套全流程中試裝置,歷經5年幾十輪的試驗和技術優化,終於打通全系統工藝流程,產出合格生物乙醇,並從無到有開發出飼料蛋白新品種,填補國際空白。2018年,全球首套鋼鐵工業尾氣生物發酵制燃料乙醇項目在河北首朗投產,此后一批產業化項目在寧夏、貴州等地推廣復制。目前,企業已投產運行4個項目,可年產21萬噸乙醇、2.5萬噸飼料蛋白。

科技創新還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晁偉說,所產出的兩種產品都實現即產即銷,公司近年來的營業收入增速都在50%以上。

機床老國企靠技術突破搶訂單

北一機床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與共和國同齡的老國企,也是我國機床“十八羅漢”骨干企業之一。從最早的方家胡同11號,到大北窯廠區,再到如今的順義數控機床生產基地,70余年間盡管企業一再遷址,但作為首都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企業的創新勁兒一點也沒丟。“加工精度達到5微米,就相當於頭發絲直徑的八分之一。”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北一機床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焦東明手指一台9米高的龍門機床說,“大塊頭”工作時的精細程度,即便放眼國際也屬頂尖水平。

這種機床可用於加工飛機發動機的“骨架”機匣——直徑達到2米的零部件。一般小型加工中心雖然精度上能夠實現,但由於零件塊頭太大,因此隻有這種龍門式高精度機床才能滿足加工需求。而且,這種機床還能實現對零部件上、前、后、左、右五面一次性同時加工。汽車、船舶、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制造,哪個行業都離不開機床。焦東明表示,這些行業加工零件大,精度要求高,補齊重大裝備的超大零件高精加工短板,正是企業研制高精度龍門機床的初衷。

企業創新研發也得到了市場回報。在去年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這款機床剛一亮相就廣受關注,很快收獲訂單。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裝配一條由兩台這種機床組成的生產線,以加快交付進度。

“去年在手訂單已超3億元,今年超重型的龍門機床訂單將形成井噴式增長。”焦東明說,除了價格優勢,國產機床通過持續創新實現技術上的突破,達到了進口機床的相同參數,這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