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未來之翼——為什麼北京能孕育出114家“獨角獸”

2024年02月22日08:5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未來之翼

  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大數據……新興技術離普通人的生活從未如此之近,人們也從未如此關注科技發展。

  最近幾年,全球科技競爭風高浪急。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如何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這是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必須直面的問題。

  衡量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引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獨角獸”的集聚程度無疑是一個關鍵指標。截至2023年底,北京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已達114家,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

  多年蟬聯,實乃厚積而薄發。

  “歡迎大家來到五道口大模型Valley(大模型之谷)。”不久前,在中關村舉行的一場大模型發布會上,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說。

  記得那是1995年秋,北京中關村立起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中國互聯網產業自此肇始。三十多年后,全球新技術浪潮翻涌,人工智能又被視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引擎。

  近三十年過去,北京仍然浪尖弄潮。

  智譜華章董事長劉德兵說起,2019年公司剛成立時,一沒錢,二沒資源,大模型彼時在國內也還乏人問津。然而,他們卻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五道口獲得了三個月免租金辦公場地,邁出發展第一步。

  如今,智譜華章已成長為國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獨角獸”,五道口“大模型之谷”則孕育出中國大模型創業第一梯隊的半壁江山。統計顯示,目前獲准向公眾開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北京佔到全國近一半。

  與智譜華章類似,獨角獸企業普遍遭遇過“成長的煩惱”,成果轉化、市場拓展往往伴隨著較長的研發周期和較重的資金投入,需要耐心呵護、扶持。“從辦公場地、算力、資金,到人才落地、產業鏈協同,我們在北京獲得了全方位支持。”劉德兵說。

  為了讓獨角獸奔騰,北京厚植發展沃土,吸引全球優質創新資源聚集。

  “我們做的是最前沿的領域,需要最頂尖的人才,除了北京,沒有考慮過其他選擇。”回國創業打造自動駕駛之“眼”的睿鏃科技首席執行官陳如新從未后悔過當初的決定。

  因為這裡人才濟濟——《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數報告(2023)》測算了全球102個城市與人才的鏈接程度,北京綜合排名第六,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一。2023年,北京“高被引科學家”共411人次,首次位居全球城市首位。

  因為這裡政策給力——一系列“組合拳”鼓勵獨角獸企業申報前沿或顛覆性技術項目並給予研發費用支持、開放應用場景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監管推動對獨角獸企業的“包容審慎”監管……

  從“0到1”,再從“1到100”,北京的創新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產業動能:

  ——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8766.7億元,同比增長8.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9%。

  ——2023年,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06552項,成交額853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和7.4%。

  ——2023年前11個月,中關村示范區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企業技術收入的增速達33.1%,技術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達四分之一。

  成績值得肯定,挑戰也不回避。

  上海、深圳你追我趕,蘇州、合肥異軍突起,一二線城市競相發力科技創新。有人不禁發問,北京的創新優勢能長期保持嗎?

  未雨綢繆,北京依托基礎研究的高強度投入,在前沿領域超前布局。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未來網絡……一批未來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具備先發優勢。

  銳意改革,北京以立法保障,打造世界創新高地。今年年初,《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表決通過,圍繞科技創新全鏈條制定了30余項基礎制度,進一步為創新主體鬆綁賦能。

  “北京的科創政策體現出難能可貴的長期主義,這也是北京有望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大優勢。”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如此評價。

  回望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抓住了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的國家和地區,進而引領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勇立潮頭,北京重任在肩,不斷提升的原始創新實力和獨角獸們匯聚的產業拓展潛力,正為北京高質量發展撐開未來之翼。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