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社把百余養老服務嵌入社區
本報記者 孫穎
在熟悉的環境和社交圈中生活、養老,是許多老人的第一選擇。如何幫助老人實現“原居養老”?海澱區萬壽路街道今日家園社區打造的幸福360社區養老互助社,把百余項養老服務嵌入社區,為1500多名老人構建起社區養老的“幸福生態”。
一大早,今日家園4號樓的社區養老互助社裡,電話此起彼伏。許多居民來電咨詢互助社推出的“年底掃除搶先約”服務。
“我們推出了三個套餐,都有優惠,您要是單純的打掃衛生,可以選室內清潔套餐,45塊錢一小時,全屋清潔包含室內清潔、擦玻璃、清洗油煙機,最低488元……”養老管家劉憲徽耐心地給電話那頭的老人介紹。
“社區養老互助社這個形式太好了,這個食堂一開,不用自己再想著做飯,直接到食堂打個飯,太方便了。”在社區養老互助社對門的“幸福食堂”,82歲的李淑珍老人冬泳回來,直接打了一葷兩素套餐,10塊錢搞定午飯。
社區為老人們打造的“幸福食堂”,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就餐問題,還打破常規面向社區居民、社區服務者、快遞外賣小哥開放,成功地“以量換價”,最貴的兩葷兩素加主食套餐也才16元。如今的“幸福食堂”,午餐、晚餐的用餐人數穩定在300來人次,呈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今日家園社區共有住戶2806戶,總人口約8000人,60歲以上老年人1500多人,他們對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逐年增加。去年上半年,海澱區民政局謀劃社區養老互助社試點工作,在街道的支持下,今日家園社區打造“幸福360社區養老互助社”申請成功。
建設養老互助社初期,誰來運營成首要問題。
“此前在聯合清理群租房、成立物業黨支部的過程中,社區和物業形成了黨建引領、物業主動作為的良好氛圍,物業熟悉社區,居民也認可物業,物業費繳納率高達97%。”今日家園社區黨委書記薛軍暉介紹,他們與物業一拍即合。物業提供150多平方米的空間用於互助社綜合實體建設,並派出專門的養老管家,負責互助社的日常運營﹔社區通過黨建引領成立了“社區養老互助社服務聯盟”,整合社區周邊各類服務資源“入駐”互助社,提供養老和便民服務。
“幸福360社區養老互助社”探索出了政府兜底、物業助力、商家參與的協同模式,形成了幸福食堂、幸福之家(養老體驗館)、幸福議事廳、互助服務聯盟、老伙伴互助隊、時間儲蓄所6個核心要素,實現了零損耗養老閉環,社會力量總動員。
“養老互助社以辦好家門口的民生實事為目的,整合資源,共治共享,大家的事兒大家商量著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萬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曾濤說,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養老互助社健康成長,形成可持續、可復制的居家養老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