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從嚴治理校培亂象 “雙減”以來學科類有証機構壓減近八成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池夢蕊)11月23日,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繼續召開,會議聽取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情況的報告。
“雙減”以來,北京市從嚴治理校培亂象。其中,在學科培訓治理方面,大力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存量,全市學科類壓減近8成,無証機構動態清零。
同時,嚴肅查處各類違規培訓。在非學科培訓治理方面,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創設“行業歸口+行為監管”治理模式,建立價格監測、預付費監管機制,緊盯隨意漲價、大課包、退費難等群眾反映突出的行為。
為推進提質增效,北京市在200余所學校建設“雙師課堂”。建立高質量作業設計機制,作業總量和時長全面壓減,72.8%的受訪家長表示學生作業負擔減輕。建立考試命題創新機制,推動考試評價從知識立意向能力、價值觀立意轉化。組織4萬余名教師交流輪崗、近700所城鄉學校“手拉手”結對,推動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開設率100%,教師參與率93%,遴選1153個公益性社會優質資源提供免費服務。60.4%的受訪家長表示,“雙減”后學生學習效果有新的提升。
報告提出,下一步,北京市將整體優化不同學科的教學方式和考試評價方式,系統統籌好課內課后整體設計、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等關鍵育人環節和途徑。
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北京市將加強跨章節、跨主題、跨學科以及融合課、項目式學習等供給方式創新。加強作業設計研究,在作業管理“壓總量、控時間”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質量”。加強校園閱讀指導,創設和拓展學生閱讀空間,以數字化手段建設師生閱讀新場景。
在“五育”融合方面,北京市將依托北京市少年宮現有機制,建設青少年市級體育美育創新學院,提升體育藝術教師教學能力水平,調動社會資源支持學校體育美育高質量發展。在校外培訓分類管理方面,則將指導培訓機構回歸公益屬性和應有作用。其中,對學科類培訓實施全覆蓋責任督學,加大檢查巡查和提醒提示,阻滯隱形變異培訓蔓延。對非學科培訓,加快出台准入標准、監管辦法,加強資金收費和場所安全保障。
對上述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提出,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主渠道,鞏固深化“雙減”關鍵在校內挖潛提質增效。應狠抓課堂質量效率,緊盯教學、作業、考試等關鍵環節,改進教學方式,推廣智慧教學技術模式,強化個性化培優補差機制﹔加強作業工作督導,統籌制定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設計布置的專業規范與指導手冊﹔切實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建立考試頻次控制機制和考試題目考后審核機制。
同時,要優化課后服務供給,把課后服務作為育人新載體,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規劃,統籌課中課后構建基本服務與拓展服務相結合的課后服務體系,制定課后服務工作指南。聚焦科學、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統籌社會資源,分區域制定課后服務教育資源清單,完善志願者參與機制,做好課后拓展服務。科學核算課后服務成本,建立健全多渠道經費籌措機制,加大課后基本服務財政支持力度,探索課后拓展服務成本分擔機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改善學校課后服務所需場所設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