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學車明年春季覆蓋8個區

昨天,第二代通學車在觀摩會上亮相。
新型通學車增加了車尾安全門。 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記者 孫宏陽
增加停車指示牌、車尾安全門,加寬后視鏡鏡面,增加座椅下方書包存放空間……昨天,北京市通學車現場觀摩會在清華附小清河分校舉行,功能升級、多種長度的新型通學車首次亮相。記者從市交通委、市教委獲悉,明年春季學期,隨著新型通學車的研發下線,通學車試點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至8個區,其中新增了東城、石景山、通州、大興。明年9月秋季開學,有望全市范圍推廣。
增加車尾安全門和停車牌
觀摩會上,由北汽福田研發的新型通學車首次亮相,新車更加突出“安全、環保、美觀、智慧、舒適”的特點,車型覆蓋大(12米)、中(8.5米)、小(6米)三種尺寸,適應多種通學路況需求。其中,6米“迷你”車型轉彎、掉頭更便捷,更適於狹窄街巷中的學校。
與第一代相比,第二代通學車安全性能再提升。車頭多了一個魚眼攝像頭,可覆蓋170度視野,一旦有“小豆包”在車附近“晃悠”,攝像頭捕捉到后,司機身邊警報器會閃亮,進一步減少整車盲區。同時,最大限度加寬后視鏡鏡面,提升駕駛員視野。再看向車尾,新增的后安全門,為車輛增加了應急通道,確保緊急情況下乘車人員快速安全撤離。車身左后側,還多了一個可閃燈的“停”字牌,用於學生上下車時,提醒后方車輛注意停車避讓。新車型還增設一鍵氣動開門裝置,無論車輛是否通電,都能一鍵開車門。
除了更加安全,孩子們乘車也更便捷。記者注意到,新車型“地板”更低了,上下車三級台階變成了一級,孩子們可以一步登乘。針對孩子們反映書包沒地兒放的問題,新車型提升座椅高度至43厘米,增加座椅下方的書包存放空間。採用新型封堵式安全帶鎖扣,適當減小鎖扣解除力,解決低年級學生易卡手指、安全帶不易解除等問題。車內扶手軟包均採用環保硅膠材質,抓握更得力。
試點校接送學小汽車數量降12%
自9月推出以來,通學車因其環保、安全、便捷、高效的特點,受到家長、學生歡迎。“試點以來,通學車運營規模不斷擴大,試點學校增至21所,線路增至48條,日均運送乘客4100人次,首批100輛通學車全部投入運行。”市交通委地面公交運營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各部門不斷優化、細化服務措施,通學車實現了運行“零事故”、車輛“零故障”,准點率達100%。監測顯示,試點校接送學生小汽車數量下降了12%,學校周邊秩序得到改善,交通擁堵有所緩解。
市交通委、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學車作為創新服務,是為本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通學提供的新選擇。通過學校組織家長定制的方式,在社區端和學校端設置站點,凸顯乘車方便和快速到達的優勢。通學車採用新能源動力,零排放、零污染,設置了巡檢按鈕、防遺忘攝像頭、防火安全艙、360度全景環繞攝像頭等,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能。后期還可以提供研學旅行、校外教育等出行服務,提高車輛的利用率。
上下車站點是否方便,是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問題。為減少學生上下車的步行距離,通學車按照“方便學生、減少步行距離、減少過馬路”的要求,進行站點設置。目前,已開通的通學車站點盡可能靠近小區或學校出入口,中途少設站,為學生提供了從家門到校門的“點對點”一站式服務。
第三方滿意度調查顯示,96%的學生和家長認為車內設施設置安全、舒適、便利、准時﹔95%的學生認為車內座椅空間舒適、扶手便利、安全扣方便好用﹔90%家長對於通學車的設站位置表示滿意。
通學車變身通識文化“微課堂”
一輛輛通學車,不僅是通學交通工具,也成為流動的“微課堂”。海澱區教委副主任唐建東介紹,海澱區探索在通學車上開展“通識文化+特色文化”教育,經征求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從保護學生視力的角度出發,確定了音頻為主要播放形式。
截至目前,海澱7所試點校收集、整理、開發了200多個音頻素材,內容涉及安全教育、文明禮儀、時政新聞、生活百科、傳統文化等,營造了溫馨、智慧、童趣的通學乘車環境。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介紹,“通學車”通勤的40分鐘,成了學校育人的重要環節,通過車上的“水木童聲小喇叭廣播”,根據兒童一日的節律,學校在上學、放學路上安排了經典故事、晨誦時光、時事播報、整本書推薦等欄目。“教師在發車點、接車點組織學生上車、下車,乘務員在車上管理,學生跟著小喇叭音頻自主學習生活,我們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共建共治。”竇桂梅說。
家長可通過學校提出申請
明年春季學期,隨著新型通學車的研發下線,通學車試點工作將進一步擴大至8個區,在西城、海澱、朝陽、豐台4個區的基礎上,新增東城、石景山、通州、大興4個區。
“我們學校有5000名學生,經過前期調研、需求征集,有700余名學生報名乘坐通學車。”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分校校長楊玉慧介紹,學校已經做好人員統計,將配合交通部門做好站點設計,並於春季開學推出通學車服務。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各新擴區教委將在組建區級專班基礎上,指導學校做好開學開通運行通學車准備工作。其他區如有乘用通學車剛性需求,可及時與市級專班提出申請,力爭明年9月秋季開學全市推廣。家長可通過孩子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由學校集中收集需求,會同各區專班開展線路勘察、設計及站點布設等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