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構建中心城區向外疏散應急避難環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2021年—2035年)》日前印發實施,北京將構建中心城區向外疏散的應急避難環,保障城市生命線廊道與重大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蓄洪(澇)區建設與河道治理,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將綠色空間與人員疏散、防災防疫、物資儲備等應急功能需求對接,為緊急狀態中的城市運行提供冗余。
北京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新聞發布會舉行。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11月17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2021年—2035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建設辦副主任靳京介紹,北京市綠化隔離地區是構建平原地區生態安全格局、防控首都安全隱患、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的重點地區。《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對綠隔地區提出減量提質增綠的目標任務,總體規劃實施第一階段以綠隔地區為主的城鄉結合部地區面貌煥然一新,鑲嵌在中心城區的綠色項鏈基本形成。
“當前,總體規劃實施進入第二階段,為推動以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為主的首都平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北京發布了二綠地區減量提質規劃。”靳京介紹。
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是北京五環路至六環路之間以九個楔形綠色廊道為主的地區,面積約910平方公裡,涉及朝陽、海澱、豐台、石景山、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強化新城與新城之間、新城與中心城區、新城與副中心之間的綠化隔離,該地區亦是首都最有生態價值、最具自然稟賦的生態功能區。
靳京說,北京將以首善標准建好超大城市綠環,構建與首都城市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的平原地區環城生態安全屏障。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位於全市淺山與平原的過渡帶,是平原地區實現森林繞城、森林入城的重要空間,也是構建森林城市的重要承載地。
“未來二綠地區將堅持量質並重,持續增加綠色開敞空間規模,加大減量增綠實施力度,打造城市森林組團。”靳京介紹,到規劃期末,綠色開敞空間佔比將達到70%—80%。推動建設全域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留野區約80平方公裡左右,生態系統主要指標將領先國內外超大城市綠環。
在構建連續穩定的生態系統方面,北京以溫榆河、永定河、涼水河等主要河道為主體構架,形成約180公裡兩級連續生態廊道,加強19處生態節點保護與修復,串聯瀕危生物棲息地、重要生物源地和城市綠地,構建連續貫通、藍綠交織的復合功能生態系統。
北京“二綠地區”減量提質規劃聚焦與群眾最親近、最有城市生態名片潛力的綠色空間,將建設9個公園群、百余個全齡友好無界公園,打造約400公裡融合綠道、藍網的慢行體系。依托溫榆河、涼水河、六環路等構建城綠融合活力廊道,打造京郊旅游與休閑第一目的地。
北京還將結合九個楔形綠色空間,打造綠色宜居片區和消費特色新區,以及與周邊功能園區有機融合的綠色發展單元。靳京介紹,近期打造海澱北部、朝陽東部、西北生態屏障區等綠色發展重點片區,還將提升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綠色空間品質,塑造北中軸、南中軸、城市副中心等關鍵生態節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