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交所開市兩年上市公司達229家 總市值超2800億元

2023年11月15日11:5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証券交易所於2021年11月15日開市交易,兩年來圍繞“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市場定位,以關鍵制度創新為突破,持續完善市場功能,優化市場生態。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9家,總市值超280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佔比81%,民營企業佔比88%。高新技術企業佔比91%,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近五成。

平均研發強度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3倍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服務了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8家公司被評選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5家企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平均研發強度4.46%,是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平均每家擁有19項有效發明專利,是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水平的2.24倍。

從經營業績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經營整體穩健。2023年前三季度,近9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27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超五成﹔六成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其中1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7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五成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26家公司增幅超五成,12家公司淨利潤過億元。

北京証券交易所。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構建了一套特色制度安排。突出精准、普惠的特點,形成服務中小企業特色制度體系。准入標准與科創板、創業板保持一定差異,在把好入口質量關前提下,著力提升審核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適配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和中小市值股票特點,提供多元化的融資品種、融資方式和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實施做市交易和融資融券機制,設置更加靈活的股權激勵安排。

已受理14個公司債券項目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促進了創新資本形成。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聚焦。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累計融資超470億元,平均每家融資2億元左右,體現了普惠金融理念。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八成以上投向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幫助企業“快速融、解急需,按需融、辦大事”。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實現了債券市場平穩起步。2022年,北交所以政府債券為突破口,實現了債券市場起步,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實現常態化發行。截至2023年10月14日,累計發行國債、地方政府債券4.25萬億元,助力政府債券擴投資、促消費、穩就業等功能發揮。2023年10月20日,以參與承接企業債業務為契機推出信用債產品,搭建了債券市場基礎功能與業務框架。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已受理14個公司債券(含企業債券)項目,計劃發行金額287億元。

開市兩年來,北交所完善了全鏈條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體系。北交所對新三板帶動作用逐步顯現,2022年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數量同比增加三倍,定向發行融資金額同比增加12.5%。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實現破題,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制度平穩推出,暢通了區域性股權市場優質企業到新三板便捷通道。優化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至科創板、創業板機制安排,為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提供更加多元的路徑。同時,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落地14項改革舉措

2023年9月1日,証監會發布了《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証券交易所的意見》(“深改19條”),從投資端、交易端、企業端、中介端、產品端等方面推出一攬子改革創新舉措。

北交所介紹,截至2023年11月14日,北交所已落地簡化挂牌公司申報上市的輔導備案要求、支持科創板投資者直接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擴大做市商隊伍、優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降低交易經手費收費標准、優化新三板分層標准、推出信用債等14項改革舉措。

北交所表示,《意見》發布以來,市場整體生態呈現出積極向上發展的良好態勢。投資者新增開戶60萬戶,合格投資者總數達617萬戶,日均參與戶數同比增長超兩成。109家挂牌公司主動披露2023年三季報,積極籌備北交所上市。二級市場表現有所改善,日均成交額同比增長近三成,12隻新股首日平均上漲110%。証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場機構普遍加大展業力度,多家北交所龍頭公司獲基金持倉金額超億元。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