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開卷考 考查科目降低區分度 新中考政策發布后首次期中考“變臉”

本報訊(記者 牛偉坤)各區期中考試近期陸續舉行。作為新中考政策發布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不少學校在初一、初二年級探索落地新的考試方案:有的學校在道德與法治科目實行開卷考試﹔有的學校豐富了考查科目的考試形式,降低這些科目的區分度。
根據新的考試方案,改革后的考試科目分為考試、考查、考核三類。其中,考試科目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物理、體育與健康6門,成績以分數呈現,用於畢業和升學﹔考查科目包括歷史、地理、化學、生物學,成績以等級呈現,成績用於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用於畢業,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人大附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初一、初二年級的道德與法治科目首次實行開卷考。“開卷考試的命題難度一點兒也不小。”該校思政學院副院長、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組組長劉鑫說,考試前,學校邀請專家對老師們進行了命題指導,“我們命題時明確的一個原則是,開卷考一定不是讓學生翻書找答案,而是考出學生對核心觀點的理解,考出學科的核心素養。”她介紹,試卷中,學生能直接從課本中找到答案的只是個別題目,大部分都是綜合性和開放性題目。
北京第五實驗學校也首次實行了開卷考。“我們的試題更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看待解釋問題的能力。”該校學生成長中心主任趙展說,考題也加強了材料與學生生活以及時事政治的聯系。在復習備考時,老師們也會引導學生注重綜合分析題目的練習,培養學生系統性的思維。
也有學校對考查科目的考試進行了新的探索。“我們減少了相應科目的考試時間,題目數量也進行了刪減,適當地降低了考試的區分度。”北京市文匯中學教學主任劉冰華介紹,考試的形式更豐富了。“比如,地理科目有一道試題,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繪制氣溫、降水量的圖表,看上去不難的一道題目,綜合考查了學生閱讀分析、處理資料和繪圖的能力。”他介紹,地理科目還增加了選擇題的比例。在北京第五實驗學校,考查科目的期中考試則以隨堂方式進行,題量也進行了一定的壓縮。
市教委此前透露,將修訂《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明確規定考試時間、成績呈現方式,以及實驗操作測試方案,並制定道德與法治科目成績中計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結果的實施細則等。受訪學校表示,今后將不斷完善考試方案,在考出學生基礎知識、興趣和思維品質上做加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