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700年玉河新生 重現“水街穿巷”

2023年11月01日14:11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市東城區東不壓橋胡同南口玉河庵內,高科技賦能讓游客泛舟古玉河上,穿閘過橋,船工號子不絕於耳,“身臨其境”感受運河文化魅力。

玉河兩岸景觀。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以河為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北京站)網上主題傳播活動日前探訪通惠河玉河遺址,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兩岸綠樹成蔭,經過保護與修復的玉河北段已重現“水穿街巷”的歷史風貌,成為市民游客休閑打卡地。

據介紹,玉河是京杭大運河北京段通惠河城內河段,自元代開鑿作漕運功能,至明清時期成為景觀河。后來,玉河被改造成地下暗溝,流淌數百年的河流自此消失。

作為大運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今北京中心城區唯一的古河道遺址,玉河歷史文化保護工程於2005年獲批立項,嚴格沿古河道走向進行修復,同時對河道附近胡同和環境進行規范整治修復。

古玉河遺址段起自什剎海東岸,向東經萬寧橋澄清上閘,至東不壓橋澄清中閘,南至東板橋,東折至北河沿大街澄清下閘。玉河北段(從萬寧橋到玉河故道)保護修繕工程2006年啟動,2007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發掘出東不壓橋、明清時期古河堤等歷史遺跡,其中,作為昔日大運河水系重要閘口之一的東不壓橋(澄清中閘)遺址與玉河河道被確認為京杭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點。玉河南段2014年啟動區域考古發掘工作,歷時一年半,2015年初發掘出澄清下閘遺址。根據考古結論,編制了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和遺址保護方案,於2016年啟動實施,2018年基本完成河道景觀施工。

昔日大運河水系重要閘口東不壓橋遺址。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玉河庵坐落在東不壓橋橋頭,是清朝乾隆十五年為祭祀玉河而修建,現為玉河遺址所在地。我們採取從過去閉門保護到現在開門保護,從輸血式保護到造血式保護的一個嘗試。”北京新北方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張勇介紹,“我們在保留玉河庵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引入咖啡、閱讀空間、文創空間等,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據了解,2022年,相關部門在東不壓橋遺址建設東城區大運河文化數字體驗中心,開設玉河遺址沉浸式體驗展覽,利用全息投影展示互動技術講述玉河的“前世今生”,讓游客沉浸式觀覽,構建知識性、互動性、觀賞性、體驗性於一體的文化空間。目前已初步形成玉河遺址+文化溯源+文物展示+沉浸式展覽的綜合展示效果,助力大運河文化傳播與推廣。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