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海澱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便民服務觸手可及

2023年10月30日13:33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董兆瑞)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喝一碗豆漿,在附近的維修網點配把鑰匙,下班回家路上順路買幾樣水果……記者從海澱區發改委獲悉,海澱區堅持以群眾呼聲為導向,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疏整促”專項行動,積極鞏固社區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覆蓋成果,以社區為創建單元、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居民步行15分鐘左右的半徑范圍內,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中關村街道:生活圈內建成基本保障類網點104個

“小楊,快幫我看看這個電飯煲是怎麼回事兒,昨天還用著呢,今天就不能熬粥了。”陳女士口中的小楊,本名楊久紅,在中關村街道科春社區,從事個體家用電器維修,這些年來,他既是小區的紅人,也是大家公認的能人。在相關部門和中關村街道及社區的幫助下,楊久紅的家電維修場所從一張維修桌,變成了窗明幾淨的維修鋪。

海澱區在“疏整促”專項行動中,始終堅持城市更新民生優先原則,緊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聽民聲、體民情、解民憂融入每一個整治提升細節,在小尺度、漸進式、微更新實踐中擦亮人民底色。

在中關村街道,如何讓“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成為很多居民的心頭好,方便、省事兒成為百姓的需求。給“低頻剛需”的“小修小補”攤點找到合適的經營場所,既滿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又讓攤點良性發展有序經營。

中關村街道打造了以“海中市場”為中心,“一縱一橫”商業街區,以社區各網點為枝葉,布局“兩點三圈”商業網點,最終形成了以點、線、面相結合的便民服務網絡,生活圈果蔬、便利店、早餐、理發店等基本保障類網點104個,“一老一小”站點覆蓋周邊,覆蓋周邊8個社區,2.76萬余人。

同時積極發展“一店多能”或便民綜合體等網點,鼓勵商家如超市發、物美等4家生鮮超市引進服裝裁剪、家電維修、便民理發及家政服務等業態,一站式滿足居民生活圈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除此之外,中關村街道還與“紛享雲圖”聯合研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電子地圖,居民通過掃二維碼能夠快速查詢到身邊多個業態便民服務網點,實現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信息一圖包攬。

學院路街道:建設石油大院生活圈為“共生大院”

位於海澱區學院路街道中部的石油大院生活圈,院內有四家單位和兩個社區是典型的“大院社區”,改造前違法建設、違法出租現象嚴重,環境秩序混亂,在商業業態、空間管理、服務品質方面離滿足周邊居民需求差距較大。

開展“疏整促”專項工作以來,海澱區採取“政府扶持、單位推動、社會運作、居民參與”的多方共建模式,依托石油大院原有平房建筑和院落文化肌理,在石油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區域共建公共空間,提升大院公共服務水平,以滿足基層黨建、便民商業服務、文化生活、養老托育等需求,建設新老建筑共生、居民與職工共生、各類文化共生的“共生大院”。

改造后,石油共生大院共建了“六區一站”的公共空間,包括黨建空間、文化空間、親子空間、養老空間、美食空間、便民空間和街區工作站,提供咖啡店、餐廳、日間照料、托幼服務、文化展覽、洗衣、理發、保健等功能,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和時尚感十足的休閑文化場所,滿足居民基層黨建、居民議事、文化生活、安全穩定、便民服務等多方面需求,改造后的石油大院生活圈內包括基本保障類網點56家,品質提升類網點65家。

今年7月12日,首屆北京城市更新論壇表彰了16個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和18個北京城市更新“優秀案例”,“學院路一刻鐘生活圈”實踐獲得首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石油大院生活圈是學院路一刻鐘生活圈重要實施項目的代表。

西三旗街道:用“人情味+煙火氣”圈住居民幸福生活

今年5月19日,西三旗萬象匯正式開業,以“商業+文化體育”為特色,搭載便民服務功能,引入240多家知名品牌,餐飲、購物、超市、讀書、觀影、健身、兒童教育、寵物服務等基礎保障類和品質提升類業態品牌一應俱全,服務周邊近10萬高精尖產業人群及本地職住人群,“解鎖”群眾品質生活。 讓這樣的生活成為觸手可及的幸福,也是海澱區“疏整促”不懈的追求。

楓丹麗舍社區周邊缺少便民服務設施,居民購物難。海澱區“疏整促”專項行動重點區域治理提升工作,圍繞科技創新空間服務、交界區域門戶打造、七有五性提升等城市發展需求,聚焦西三旗跨區交界區域,統籌安排提升項目,讓周邊群眾實實在在獲得“家門口的幸福”。

西三旗街道黨工委將社區服務用房用於一刻鐘生活圈建設,依托“8+N”便民服務體系,打造集黨群服務、社區便民、社區為老服務等一體的綜合性社區商業綜合楓丹麗舍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街。社區書店有自習室,孩子放學有托管﹔親子攝影有品質,被居民稱為“家門口的大北照相館”﹔小修小補、配鑰匙、洗衣、美發、家政服務一應俱全。

接下來,海澱區發改委將積極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立足群眾需求,補短板、提品質,鞏固社區基本便民服務功能全覆蓋成果,織補城市功能,改善公共空間,提升地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責編:李世奇、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