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走社區 看新貌︱以“文明指數”提升“幸福指數”

2023年10月18日15:09 | 來源:北京西城官方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走社區 看新貌︱以“文明指數”提升“幸福指數”

  文明城區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區是我們的目標。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推出《走社區·看新貌》專欄報道,通過展示社區的亮點做法,交流用社區“小變化”點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實踐,帶動引領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行動走深走實。本系列專欄今日推出第五十二期。

  低窪院變身“百花園”,“共建菜單”擴大朋友圈、整治“飛線”扮靚生活……這些看似尋常的小細節,無不彰顯著文明創建的成果。緊貼居民需求,回應居民期待,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將“文明指數”真正轉化為人民的“幸福指數”。

  新街口街道前公用社區低窪院變身“百花園”

  積水低窪院變身溫馨“百花園”,激發了大家共建美麗小院的熱情。隨著“清美約”計劃的持續推進,前公用社區的胡同、樓門、院落的環境每天都發生著改變。

  金家大院10號改造前的院落,是前公用社區轄區內典型的低窪院落,院深50米有余,院落最深處與胡同地面高程落差接近2米。每逢汛期,社區都會安排專人值守,一旦發生積水,需要立即聯系消防隊使用專業水泵進行抽水作業,以確保院內居民的正常生活。

  “原來一到夏天,我們家家都在屋門口壘上‘大壩’,一下雨院裡就積水,雨一大積水就往屋裡跑。”提起多年的防汛經歷,居民李阿姨記憶猶新,下雨積水已成為困擾院內居民多年的一塊“心病”。

  為徹底除去這塊“心病”,社區黨委書記趙宏亮聯合相關部門多次現場踏勘,與居民積極溝通了解需求,最終確定了重新鋪設全院排水管線、增加兩處排水井和自動排水泵的改造方案。

  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施工人員高效作業,僅用十多天時間就完成了全院排水系統的改造。改造收尾階段,小院就經歷了一場雨水的考驗。雨停后,新鋪了透水磚的地面也干得很快。此次改造工程,有效解決了小院雨天積水的難題,守護了全院居民的汛期“安眠夜”。

  解決了小院的汛期排水問題后,社區黨委積極動員居民,開展院內堆物堆料的清理工作。經過專業設計,院落的整體布局和區域功能劃分清晰,原本堆放雜物的院落中央變身為一處美麗花園,原來停放電動車的角落搭起透明塑鋼板,擺放了桌椅,還安裝了LED太陽能燈,成為“小院議事廳”。

  “微改造”前院中的堆物堆料

  “微改造”后的“百花園”

  月季花、繡球、玉簪花、藍雪花、鐵線蓮……美化后的小院裡,各色花卉和綠植搭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美景,令人賞心悅目。居民們集思廣益,為自己的小院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花亭 小院議事”。

  “美麗小院”建成后,居民們常常圍坐在議事廳中共議群眾事務,暢談美好心願,“小院議事廳”也漸漸成為解決身邊事的重要議事場所。滿院花香沁人心脾,大家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西長安街街道太仆寺街社區

  城市“無線”美麗 “飛線”整治有妙招

  “這些線路之前密密麻麻地聚在頭頂,像‘蜘蛛網’一樣,很不美觀,還有安全隱患。現在好了,‘蜘蛛網’全收起來了,大家出行也更安全放心了。”太仆寺街社區的居民王大爺說。

  “飛線”治理是提升地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之需,也是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區、推進地區安全發展與提升轄區形象的題中之義。太仆寺街社區黨委堅持統籌協調,創建為民,聚焦轄區飛線亂象,通過精管善治為百姓幸福加碼,不斷推進飛線整治專項行動精細化、長效化、常態化。

  飛線精細化改造后

  入管、貼牆、捆扎……太仆寺街社區“飛線”整治有妙招。按照“全覆蓋”“無盲點”工作要求,太仆寺街社區建立飛線治理精細化台賬,根據地區飛線管理情況,將飛線治理專項台賬劃門分類。根據不同的台賬,結合實際情況,精准施策。

  以巧思將美化街巷與安全消隱融為一體,把凌亂的飛線放入線盒,進行橋架消隱處理,將線盒根據牆面顏色進行“量身定制”粉刷,進一步還原歷史風貌,最大程度保留街巷“原汁原味”,強化古都風韻。

  在開展飛線精細化改造的同時,太仆寺街堅持抓好常態長效創建,持續鞏固整治成果,對已完成整改點位持續做好日常管理維護。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居民、志願者、樓門長等力量主動參與飛線治理工作。城市管理辦公室主動向前一步,調動物業積極性,凝聚工作合力,攻克重點難題。

  飛線精細化改造后的太仆寺街

  白紙坊街道平原裡北區社區

  共建單位爭“接單” 齊繪平北新畫卷

  作為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回遷老舊小區,平原裡北區社區人口密度大,居民訴求多,存在環境臟亂、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亂停放、樓道堆物、綠植面積不達標、亂拉晾衣繩等問題,這無疑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和困擾。

  為全面改善老舊小區環境,積極深入貫徹落實上級街道“坊間YI家”聚力行動,平北社區以共駐共建共享為目標,探索建立資源開放整合機制,為各成員單位提供“共建菜單”的服務模式,由各成員單位自主點單,各單位積極踴躍報名參與社區治理破難題。

  “社區的‘朋友圈’不大,解決的都是居民們的件件小事兒。社區的‘朋友圈’不小,承載著全體居民共建美好社區的大心願。我們要努力把社區的正能量‘朋友圈’變得更大,讓社區更美好。”栗欣說道。

  百姓陽光大藥房點單了“公共晾衣杆”項目,目前已完成施工15處﹔“中國金融認証中心”非常重視這次活動,派來團隊到社區實地調研,為社區定制一批愛心“車衣”,助力社區規范停車﹔中保公司、建設銀行也與社區達成了可移動晾衣杆、象棋桌等實物捐贈意向,目前,社區各成員單位已形成各方優質資源的精准對接。

  此外,平原裡北區也通過協調各方資源為小區補種綠植,面積達2000平方米,更換了208個美觀花盆,劃分非機動車停車位58處,美化了環境,溫暖了民心。平北社區居民王鳳寧說道:“平原裡小區的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作為小區幾十年的老住戶,我真正見証了老舊小區的‘逆生長’。”

  今后平北社區將繼續擴大落實用社區“小變化”點亮居民“大幸福”的生動實踐,帶動引領居民在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行動中走深走實。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