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小紅門鄉:聚焦基層治理難點 當好居民貼心人
朝陽區小紅門鄉堅持黨建引領、科技賦能、問需於民,以“接訴即辦”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聚焦地區基層治理的難點、痛點,集中力量解決居民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當好居民的貼心人。
優化營商環境 高效率解決企業難題
“太快了!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北京紅孚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拿著“新鮮出爐”的營業執照說道。
2023年2月22日16時,小紅門市場監管所所長李鵬臨時接到一項任務——協助小紅門鄉一處耗資14.26億元的開發項目的開發公司辦理營業執照。為了保障該開發公司正常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時間節點,李鵬立刻與登記注冊科匯報情況,在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開通“綠色通道”,加速營業執照辦理進程。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隻用了不到2個小時,該公司便迅速取得了北京紅孚置業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注冊資本8億元),並於2023年3月初完成初繳納完成土地出讓金14.26億、契稅和印花稅4350萬元。
小紅門鄉通過厚植沃土、區域聯動、“一企一策”、聯合執法等方式,努力構筑“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2023年8月1日,小紅門市場監管所會同豐台區市場監督管理東高地市場監管所一同處理了唯一一張接訴即辦“跨區工單”。
此張工單被投訴單位是小紅門鄉城外誠家具城內的北京吉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朝陽分公司,而裝修現場卻位於豐台區東高地市場所轄區,豐台區領導希望能夠“跨區共同解決”消費者的合理訴求。
小紅門市場所積極配合,當日兩個跨區市場所共同現場約談了北京吉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朝陽分公司,要求該公司針對群眾反映的家庭裝修問題,立即給出解決方案,消費者訴求得到圓滿解決。
拓展“黨建+” “敲”出主動治理新思路
“您好,我是咱們社區的紅先鋒黨員志願者,來跟您征詢一下社區治理的好點子。”這天,鴻博家園第五社區的“有事好商量組”走進7號和8號樓,敲門征詢居民有關社區治理的意見建議。
“你們來啦!快進來坐!”由各樓長擔任網格長,由社區黨支部成員、物業服務人員、紅先鋒黨員志願者組成的“有事好商量組”早已經跟居民們打成了一片,“這兩棟樓的休閑座椅太少了,大家嘮嗑隻能搬出來廢沙發、舊椅子,這樣既不好看也有安全隱患,希望能解決一下。”居民反饋道。
對此,鴻博家園第五社區黨總支第一時間召開“鴻心議事會”,與居民代表們深入溝通並確定安裝的數量和點位。兩天后,12張休閑座椅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同時以點帶面做到了轄區全覆蓋。
據了解,鴻博家園第五社區黨總支將社區以樓門為基本單元,劃分為29個小網格,把“有事好商量組”覆蓋到每一個小網格中去,不定期提供敲門、上門服務,甚至於在日常閑聊中征詢居民需求和建議,讓群眾的急事、煩事、難事化解在“網格”內,“敲”出主動治理新思路。
在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鴻博家園第五社區也依托科技力量助力基層社區治理,於2023年初推出“小五幫您辦”主動治理意見征詢項目。
該項目通過在每個單元樓門內設立專項意見征詢公告欄,居民用手機掃一掃,便可根據需求通過系統內“小五熱線”“您拍我們來解決”“您說我們來辦”等板塊,在線提交建議、反饋問題,為居民提供“隨時掃碼隨時提”的便捷服務。
現如今,鴻博家園第五社區“黨建引領、物業靠前、黨員帶頭、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多方共治的社區管理體系雛形已經構建完畢,有效破解了回遷安置社區制度和組織層面的困境,進一步明確社區治理主體、完善社區管理體系,增強了社區居民主人翁意識,提升了社區難題綜治的能力。
綜合整治提升 “堵心路”變“暢心路”
2023年初,小紅門鄉市民訴求中心接到居民電話反映,小紅門地鐵站B口處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影響正常出行。
就此問題,小紅門鄉鄉長賈淼多次帶隊到現場實地查看,並針對實際問題召開工作專題調度會。經現場實地勘察,工作人員發現由於小紅門地鐵站早晚人流量較大,居民出行通常選擇共享單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但隨意停放現象凸顯,導致地鐵站口環境秩序雜亂。
在整治工作專題調度會上,各部門充分討論,決定將停車場改建為共享單車及電動車停放區,同時整治周邊無照游商、違規停車等現象,打好地鐵周邊環境秩序整治“組合拳”。
小紅門地鐵站B口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敲定后,由綜合行政執法隊牽頭,小紅門村村委會、平安建設辦公室、城鄉建設辦公室(生態環境)、小紅門派出所、環境辦等部門聯合開展整治行動,按照職責分工,重拳出擊,跑出環境整治“加速度”。
村委會工作人員對機動車停車場停放的車輛逐一張貼改造通知,針對無人認領的“僵尸車”進行清退,共計清退50余輛機動車。清退后,對原車場外圍用鐵絲網圍擋,每隔4-5米設置一個非機動車出入口。
與此同時,小紅門鄉綜合行政執法隊對小紅門地鐵口周邊環境進行分類、錯時、多種措施的整治工作,摸索出無照游商經營規律,採取“早上盯守、白天巡查、夜間查扣”的工作方式,專人專車進行值守,形成對無照經營行為的持續打擊、管控。
“以前地鐵站入口處電動車、自行車停得密密麻麻,擠地鐵前還要先‘擠’電動車,現在好了,大家把車停到指定位置,環境干淨、整潔,最主要是通暢了。”每天乘坐地鐵上班的張先生看著“脫胎換骨”的小紅門地鐵站B口說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