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深改19條”全國首場政策解讀會在北京金融街舉辦

“今天我們在這裡率先舉辦全國首場制度解讀會,正是想發揮‘地處北京、貼身服務’的優勢,幫助大家加深對高質量建設北交所、發揮好改革試驗田作用的理解。”9月7日,北交所“深改19條”全國首場政策解讀會在北京金融街舉行,北交所總經理隋強在會上如是說。
9月1日,在北交所宣布設立兩周年之際,証監會發布《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証券交易所的意見》,以“高質量”為題眼,聚焦市場建設重點難點問題,推出一攬子改革措施。
會上,北交所解讀了本次改革的背景、意義和主要舉措,北京証監局介紹了北交所申報企業輔導監管規定,証券公司代表、北交所上市公司代表分享了北交所上市經驗和注意事項,現場氣氛熱烈。
西城企業上市贏得戰略機遇期
隨著北交所改革的漸次落地,尤其是直接IPO的實施,北交所的上市路徑更加多元,將有新三板“層層遞進”和直接IPO兩條上市路徑,滿足企業差異化需求。企業上市進程將更加高效。這將為西城企業上市提供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北交所“深改19條”政策解讀會,意在及時傳遞政策信息,實現企業上市“加速跑”。而北交所將全國首場政策解讀會安排在北京金融街,第一時間傳遞政策,充分體現了金融街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和北京市金融主功能區的重要作用。
北京金融街是我國首個定向開發的高端產業功能區,見証與承載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歷程和成果。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金融街已成為集決策監管、標准制定、資產管理、支付結算、信息交流、國際合作功能為一體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是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風向標、首都的亮麗經濟名片。
這裡是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重要頭部金融機構、重要基礎設施、行業協會以及國際知名外資機構雲集之所,1900余家金融機構、175家總部機構、800余家法人機構在這片土地上合力耕耘。
不僅如此,西城區還擁有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
金科新區是第一個提出並建設以金融科技產業為主要產業示范區,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個被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也是第一個探索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機制的園區。
截至2023年上半年,金科新區累計引進重點金融科技企業、專業服務機構等166家,注冊資本1100億元,2022年實現稅費收入超過30億元。
坐擁北京金融街和金科新區,目前,西城區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23家。
北交所作為西城區“家門口的交易所”,自開市以來,進一步打通了西城區中小企業向上發展、進入資本市場的成長路徑,激勵更多科技型、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政策紅利讓企業實現上市“加速跑”
“企業今天上市北交所,離不開西城區各部門對我們的精心幫助。”在7月10日,在華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証券交易所上市儀式上,董事長劉景郁坦言,我們深切感受到西城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氛圍,感受到各級領導的友善支持和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
出台營商環境6.0版政策,推出135項改革任務。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升級,發出全市首張全程網辦“一業一証”綜合許可憑証,餐飲等7個場景實現“証照聯辦”,84項登記、許可業務實現即時核准,最快10分鐘取照,1400項業務實現“跨省通辦”……近年來,西城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當好“服務管家”。
除了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西城區更是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就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五屆西城區企業上市主題交流活動中,包括中國移動、龍源電力、信達証券、北自科技、利仁科技、道亨軟件在內的6家企業獲得上市資金獎勵。
緊抓北交所設立重大機遇,西城區首發“服務北交所十條”,持續營造市場活躍新局面﹔首簽地區級政府與北交所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拓展合作發展新機制﹔首建“全國股轉系統、北京証券交易所金融街服務基地”,有效注入上市服務新動力﹔首創“產融媒”合作一體化平台,積極開啟品牌合作新空間。目前,全區“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全部納入北交所擬上市企業資源儲備,打造北交所生態圈。
此外,以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為代表的部門還在不斷完善“四創”服務機制,打造“四新”發展格局,構建北交所金融生態圈,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與北交所高質量建設。即:首發政策,營造市場活躍新局面﹔首簽協議,拓展合作發展新機制﹔首服務基地,注入上市服務新動力﹔首創媒體合作,開啟品牌宣傳新空間,支持推動北交所擴容提質、做大做強。
在此,期待更多企業與我們攜手,西城區將以最好的營商環境、最好的合作平台、最好的政策體系、最好的服務機制,支持企業和機構在西城區落地發展,共同推動區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