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 豐台街道永善勸導隊推進未訴先辦

成立16年,以黨員為骨干,20個組別、數百名隊員,服務10萬余次,受益群眾達1000萬人次,這便是豐台區豐台街道永善勸導隊的亮眼成績單。作為豐台街道微更新、微改革的先行案例,近年來,永善勸導隊聚焦未訴先辦為民服務理念,不斷探索服務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徑,推進勸導隊品牌建設向2.0邁進。
以“自我更新”提“服務效能”。豐台街道永善勸導隊成立於2007年,自成立開始,勸導隊便主動融入城市治理大格局,聚焦基層治理小切口,圍繞便民志願服務、城市公共管理、居民訴求辦理等多個領域提供服務,在不斷完善隊伍的組織架構與服務規劃的同時,主動將服務陣地向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延伸,形成了一支有組織、有條件、有制度、有理念、有品牌活動、有獎勵機制、有發展規劃、有專家指導等“十八有”志願服務隊伍。
為進一步發揮勸導隊在未訴先行和社區共治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之后,勸導隊以協助社區黨組織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為目標,進一步拓展和更新勸導隊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新機制,全面開啟永善勸導隊“2.0時代”。
以“快速反應”助“有訴必應”。永善勸導隊勸的是什麼?自然是和居民息息相關的急難愁盼事。在如何持續提升為民解憂的能力與水平這個問題上,勸導隊以未訴先辦、未訴先行、主動治理為探索目標,建立了“135發現—報告—反應”機制,主動巡查發現安全隱患、矛盾糾紛、居民需求以及高危人群等基層治理中的重點問題,進一步把解決群眾需求的關口前移。
在較短時間內對問題做出響應,了解問題成因和居民基本情況,並開展對問題的處理工作,這是“135機制”的根本要求,為確保問題能及時發現、及時辦理,“135機制”還在服務隊伍建設上做了“雙重保障”。該機制明確社區書記為總負責人,勸導隊為副組長,社區工作者和勸導隊組長為調度員,收集勸導隊隊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的治理問題並及時反饋,構建“縱向到底、橫向聯通”的“135”快速反應處置機制,對主動巡查發現或是接訴的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等基層治理事件及時響應、辦理、解決。
以“民主協商”促“未訴先行。居民是社區治理的主體,黨員是社區治理的帶頭人,永善勸導隊在服務基層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引導居民參與家園共治,通過“六步走社區民主協商”機制,讓居民從“旁觀”到“參與”,從“局外人”到“主人翁”,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家園共同體”。
“六步走社區民主協商”機制發揮勸導隊成員多年的勸導經驗和群眾基礎參與社區議事協商,將社區裡的公共問題作為“議題”,通過“公眾參與—協商議事—公共咨詢—民主決策—決策實施—評議監督”六步,探索“知、議、詢、決、行、督”的社區協商治理運作模式,通過居民事、居民議,在化解社區矛盾、解決群眾訴求的同時,營造和諧友愛的社區氛圍。
一度令人頭疼的平房區外圍環境問題,就曾成為豐台街道永善勸導隊“六步走社區民主協商”機制的重要議題。平房區經常出現電動自行車高速穿行、垃圾隨地丟棄等問題,為平房區外圍安裝柵欄,已成當務之急。但由於平房區的一些歷史原因,居民並不同意安裝方案。在了解相關情況后,永善新時代勸導隊主動組織社區和居民展開議事協商,圍繞平房區外圍安裝柵欄問題展開議事協商會。在充分聽取社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等各方人員的意見之后,最終確定安裝柵欄的方案,大大改善了平房區外圍的秩序與環境。
豐台街道永善勸導隊,不僅是豐台區社區環境建設發展的見証者,也是豐台區基層治理及志願工作的推動者,兩大機制雙管齊下,為全區提供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為民服務機制接下來,豐台街道將繼續堅守為民服務初心,推動永善勸導隊服務能力再提升,服務陣地再延伸,服務水平再優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