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採訪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正式名稱已確定 今年年底亮相

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
2023年07月13日09:0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在北京通州大運河畔,今年年底,將呈現一座“文化糧倉”——大劇院、一間“森林書苑”——圖書館,一艘“運河之舟”——博物館,為城市副中心提供高品質文化生活供給。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三大文化設施的正式名稱已確定,將分別命名為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三大建筑近期航拍照片。北投集團供圖

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介紹,“三大建筑”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閑組團,北鄰大運河、西鄰六環高線公園,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藝術中心是位於大運河畔的“文化糧倉”,建筑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高度為49.5米,包括1800座的歌劇廳、1600座的音樂廳、1000座的戲劇廳、500座的多功能廳及850座的室外劇場,總座位數約5750個。

“北京藝術中心將由國家大劇院運營,它的舞台尺寸與國家大劇院基本一致,可以實現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劇目在此無縫銜接、同步上演。”沙鋼說,“屆時,這裡將成為集文藝演出、展覽展示、藝術普及教育、文化交流體驗功能於一體的世界級一流劇院,進一步豐富市民的文化視野和感官體驗。”

北京城市圖書館是根植在綠心公園中“森林書苑”。據沙鋼介紹,圖書館整體設計元素來源於銀杏葉片和森林山谷,其內部設計呈現出蜿蜒流暢的山體、山谷結構,將森林景觀與圖書閱覽區融為一體,將形成一個極具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據了解,圖書館將由首都圖書館運營,內部設有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開架閱覽區等功能分區,讀者日接待量為5000至8000人次。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是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運河之舟”。據介紹,博物館將由首都博物館運營,成為一座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型綜合博物館。

除此之外,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設施將成為在三大建筑圍合區域、藏在景觀公園下的“網紅打卡地”。沙鋼介紹,共享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約25.5萬平方米,集商業配套、共享停車、地鐵交通、能源保障等功能於一體,共配套設置了3000個共享停車位,同時還設有一家配備了7個觀眾廳的電影院。

與此同時,三大建筑在建設時還預留了軌道交通,根據規劃,這裡將成為M101、M104兩條地鐵線路的換乘站點。游客可從地鐵換乘站經由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設施直接進入三大建筑參觀游覽。據測算平均步行距離約300米,步行時間約5分鐘。未來,這裡將成為整個區域的公共交通樞紐和游客往來聚集的活力中心。

(責編:李世奇、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