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採訪

激活首都文化脈動 600年昆曲“喚醒”300年古戲樓

董兆瑞 李世奇
2023年07月10日20:4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300年正乙祠戲樓重迎八方來客。人民網 李世奇攝
300年正乙祠戲樓重迎八方來客。人民網 李世奇攝

場燈漸暗,聚光燈亮起,悠揚的戲韻再次響起......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前門外的胡同裡,走過300多年歲月的正乙祠戲樓正式回歸,重迎八方來客。它的復歸,續上了中斷幾十年的戲弦,也激活著首都的文化脈動。

走進正乙祠戲樓,仿佛在觸摸這座城市的歷史。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木制結構的室內劇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史料記載,梅蘭芳、譚鑫培、王瑤卿等京劇名角兒都曾在此獻藝,共同見証了它曾經的繁華與輝煌。

2019年,北京市文旅局將正乙祠戲樓交由北方昆曲劇院管理、運營和維護,正乙祠戲樓得以按照歷史原貌進行全面修復,並回歸到大眾視野。“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昆曲‘喚醒’了這座300多年的古戲樓,這兩者的相遇,一定能夠產生奇妙的反應。”北方昆曲劇院正乙祠戲樓經理張鵬說,“我們用‘好戲’激活會館內核、打造文化品牌,很好地促進了文化空間資源與文化創意資源的對接。”

“正乙祠戲樓仿佛有一種磁場,當走到舞台上時,能夠讓人的心一下子就沉下來了。”國家二級演員王琳琳說,北方昆曲劇院為正乙祠戲樓“量身定制”了一版傳統劇目《牡丹亭》,在保留老本子的同時,也進行了大膽創新。“戲樓的二層設計有表演,觀眾席也設置了T型通道,演員將走到觀眾中,與觀眾有近距離的互動,可以說是‘雙向奔赴’。”

古戲樓重張,是復歸,更是一次新生。今年4月,正乙祠戲樓迎來重張一周年紀念,並宣布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推出“重張一周年演出月”。張鵬介紹,推出的10場演出,不僅有昆曲,還有京劇、民樂、現代舞、西洋音樂等,一經推出便反響熱烈,多場演出開票即售罄。“我們將堅定地堅持藝術質量高端化的經營方向,未來也將繼續邀請全國知名的藝術家走進正乙祠,讓觀眾能夠從中體驗到更多中西結合多元文化與新潮流的碰撞。”他說。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