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金盞:精耕細作“養”出豐收沃土
在朝陽區金盞鄉黎各庄村西側140畝的麥田內,兩輛聯合收割機“忙碌”著來往穿梭,在金黃色的波浪上描繪出美麗的豐收景象。
“你看這顆粒,都是圓鼓鼓的,十分飽滿!”看著一顆顆飽滿圓潤的麥粒爭先恐后“滾進”糧倉,站在收割機旁邊的工作人員忍不住抓起一把。
在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中,隨著最后一壟金色的麥稈被切割、脫粒,140畝的小麥夏收工作落下帷幕,顆粒歸倉。小麥喜獲豐收,與中央重視程度高、支持力度大有關,也得益於金盞鄉多年來對農田的“精耕細作”。
“此地塊一直為基本農田,從2013年開始,我們結合地塊水肥條件,確定該地塊以種植玉米和冬小麥為主,在確定種植作物的同時,結合當年的氣象條件進行小麥品種選擇。選擇適合的小麥品種進行種植,每年都會根據土地情況對小麥品種進行更新,保証高產穩產。”金盞鄉社會事務公共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鄉裡就對這片農田種植的農作物進行了升級,由原先的小麥品種升級為航麥247,畝產950斤。今年種植的中麥1062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小麥新品種,越冬期抗寒性好,拔節后發育較快,抗病、抗倒性好,屬於高產穩產優質廣適的優良品種。
為確保小麥優質高產,前期,朝陽區農業農村局、區農服中心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還深入田間,對小麥生產管護進行“一對一”技術指導服務。市農業農村局專家團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還分別對小麥管理進行指導,對農業科技人員進行小麥后期和玉米苗期管理的線上技術培訓,為我區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技術支持。
一茬小麥一茬玉米的固定模式,能夠更好地利用土壤養分。在對品種進行篩選更新的同時,金盞鄉還將用地和養地結合起來,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
“小麥收割完畢后,會對秸稈及時進行還田處理,並在原有地塊種植玉米,待10月份玉米成熟,便可再次進入收獲階段。冬季種小麥夏季收獲,夏季種玉米秋季收獲,一年兩種的模式提升了黎各庄村西側這片農田的利用率,實現了它的最大價值。”工作人員說,除了眼前這片麥田,金盞鄉還有基本農田約四千余畝。在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過程中,金盞鄉還對鄉域內的基本農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實現小田變大田。同時,根據區、鄉、村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安排地塊“守護人”定期對村內的耕地進行巡查,招募“小田長”參與巡田活動,宣傳耕地保護知識,全面提升農田保護利用水平。
下一步,金盞鄉將積極推進耕地保護利用,通過輪換、多樣性的耕作方式及農技手段應用對土壤進行改良,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和管護,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