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經濟開發區6個月入駐52家數字健康企業
城南“黑馬”跑出招商加速度

本報記者 陳強
立春節氣這天,北京城南的大興經濟開發區傳來好消息:數字經濟領域龍頭企業斯丹姆集團總部正式落戶。這家企業的核心團隊中,不少人都曾在世界500強公司、大型醫藥集團任職。
除了斯丹姆集團,由中科院、清華大學等數名專家、學者組成核心團隊的中科鴻略也於近日入駐大興經濟開發區。今年1月以來,大興經濟開發區新增注冊企業156家,其中注冊資金千萬元及以上的有26家,跑出當之無愧的“黑馬”招商加速度。
一年之計在於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2023年,大興經濟開發區計劃引進一批標志性項目,為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增添強勁動能。記者梳理新入駐企業名錄發現,僅過去6個月,大興經濟開發區接連入駐52家數字健康領域高精尖創新企業。
“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數字健康上下游產業鏈,高精尖企業從原創技術研發一直到實現產業化,都能在園區內完成。”大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開發區內的數字健康產業園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目標是成為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的“排頭兵”。目前數字健康產業園有80余個重點項目正在洽談,計劃引進5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023年預計可實現稅收1.3億元。
為了保持這種“黑馬”勢頭,春節假期后開工第一天,企業服務專員們主動與時間賽跑,迅速從“假期模式”切換回“工作模式”——運營團隊一早就走訪各個企業,詢問生產和經營情況﹔工程團隊則投身於國家級精准醫學研究中心實驗室改造現場,及時協調施工力量。“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天當作三天用。自己洽談的企業成功入駐園區、發展壯大,多有成就感!”運營團隊工作人員說。
“死亡之谷”經常被用來形容原創技術和產業化之間的鴻溝。數字健康產業園這匹“黑馬”能夠一舉跨越鴻溝,靠的是“集群式招商”新模式。管委會規劃好數字健康產業園之后,並沒有急於拜訪企業,而是篩選、引進該領域的專業力量參與招商。通過與數字健康產業專業運營商國元健康達成合作,大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將園區內樓棟、樓層整體打包租賃給運營商,由運營商統一引進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后,就可以幫助早期原創技術快速提升產業化成熟度,避免陷入“死亡之谷”。
“傳統招商模式中,我們要挨家挨戶與企業洽談,不光成本高,還很難快速引進大量優質項目。”大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新的招商模式實現了數字健康企業集群式發展,營造了數字健康生態圈。有了專業運營商,產業園不僅高度聚焦產業化,每一家企業還能享受到覆蓋技術創新、產業轉化、臨床應用和市場推廣的專業定制化服務,這就能最大程度挖掘企業發展潛能,激發創造力和積極性。
“集群式招商”模式裡,大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可不是“甩手掌櫃”。通過與國元健康密切合作,雙方共同組建由60多名院士為主導的科學委員會,為新入駐的企業提供科學顧問指導﹔聯合建設20余個生物醫學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為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優質實驗環境。數字健康產業園快速形成了“科學家帶頭、醫學中心實驗室帶動”的產業融合效應,多家國內頂尖醫院也紛紛與園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進一步暢通科研成果轉化渠道。
不僅如此,大興經濟開發區還計劃常態化派出商務團赴國內外考察,引進優質的數字經濟項目,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由投資、招商、企業服務和空間運營人員組成的第一支商務團,已於近期赴長三角完成考察,此行收獲頗豐,十來個優質項目正在洽談中。
具體到數字健康產業,大興經濟開發區還通過整合全球和全國前沿的醫療科技和醫療資源,讓“人才、項目、產品、臨床、市場”碰撞出高質量發展的“火花”,為企業提供涵蓋前沿產業研究、通用技術研發、醫用產品開發、臨床轉化、人才培養、成果孵化、企業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我們在這裡能快速對接到全產業鏈生態服務機構,很多問題不用出園區就能高效解決。”呈諾之興創始人顧雨春說,企業入駐數字健康產業園僅4個月,就有2個產品獲批臨床。另一家高精尖企業高光文明入駐后,園區為企業迅速解決了場地、資金、政策及產業聯盟建設等問題,2022年累計納稅1000萬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