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本網特稿

謀篇布局再出發 提質升級新征程 北京中德產業園建設新創佳績

2022年08月02日15:41 |
小字號

8月2日,順義區召開“兩區”建設第十二次新聞發布會。2022年以來,北京中德產業園按照國家發改委“以北京中德產業園為主體,設立北京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批復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產業園建設的指示要求,緊密圍繞“兩區”建設,在機制模式、產業政策、配套環境、合作路徑等方面推進創新引領,共同推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對外產業合作開放的重要平台,取得了諸多成績。

夯實建設基礎 強化組織機制保障

夯實中德產業園管委會建設,內部選拔並全球選聘國際化人才,開展產業研究、招商引資、產業促進工作。升級“一中一外”運營管理團隊,遴選德國專業運營管理機構,推動建設產業園“中德產業合作雙中心”,打造科技創新孵化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發揮中德兩國產業優勢,布局海外空間、開展交流活動、對接創新資源、拓寬合作領域,實現經濟技術合作雙向共贏發展。拓展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覆蓋面,新吸納海福樂、萊茵科斯特、德國浩亭等21家智能制造領域企業,服務區內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汽車交通等領域企業。

拓展示范空間 加快氛圍改造提升

在產業園南區,完善建設《中德大廈二期建設方案》,利用中德大廈周邊地塊作為二期空間延伸拓展后端研發、小試中試、上市加速等功能,按照德系簡約風格要素規劃設計,促進形成產業創新生態圈。在北區,推進整體形象提升工程,形成規劃設計提升方案,建設標識景觀和精神堡壘,吸引智能智造和綠色制造集聚,推進形成高端制造業基地。

引聚多方渠道 匯聚招商引資合力

按照產業園以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為3個主導產業,先進制造服務業為1個支撐產業的“3+1”產業發展方向,引聚招商引資資源。在德國主要城市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推介活動,實地走訪招商名錄企業,精准對接落地。舉辦2022北京中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100余家中外媒體線上線下參會並推介宣傳,佩爾哲新能源智能汽車、浩瀚海慈循環科技、特瑞拓軟件、伊維萊驅動等8個重點實體項目,中德“雙碳”聯合創新中心、中德超梵醫療等9個研發平台項目成功簽約,預計總投資達20億元,年工業總產值達115億元。目前,產業園累計落地項目35個,包括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恩格拜生態循環研發等,在談儲備項目67個。

豐富政策舉措 凝聚改革創新成果

開展德企政策解讀,召開各類政策專場解讀會、宣介會、展示會,形成企業服務固化機制。推進《產業園三年行動計劃》及“三清單”部署,行動計劃規劃部署了園區2022年至2024年的具體工作舉措﹔政策清單涵蓋投資便利化、研發創新、金融發展等領域的20余項政策創新需求﹔改革清單在推動市場准入、商事制度、知識產權等領域形成10余項改革舉措。

協調各方力量 提升產業服務水平

通過設立“國際會客廳、國際服務廳、成果展示廳”,聯動中德國際會議會展中心,開展園區“一站式”服務。發揮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法官工作站、巡回審判庭等作用,舉辦知識產權政策宣講會,服務園區企業,保障德企知識產權及專利。聯動博世工業4.0創新中心,賦能園區德企建設示范工廠,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引入萊茵科斯特中國區運營總部等德國“雙元制”教育企業,強化產教融合,豐富產業人才供給。引進德國泰樂信、法華商務及多家國際頂尖律師事務所,提供優質法務服務。聯合中德文化交流企業Tada文化科技,開展中德經貿宣傳、文化沙龍等生活服務。

突出宣傳展示 著力國際推介推廣

深化在德宣傳推介,在德國柏林、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城市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0余場,集中展示產業園建設成果,吸引德企來華投資落地。強化與北京友城科隆深入交流,連線會商合作事宜,籌劃在科隆開展海外專場推介,宣傳產業促進政策。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區推介、走訪對接200余家企業,德意志聯邦經濟與發展委員會、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協會、魏德米勒、菲尼克斯等德企商協會表達合作意願﹔聯合主辦2022中德智能制造論壇並參與對話直播,德國歐洲時報、德新社、柏林伙伴等多家國海外知名媒體專題報道,形成海外口碑品牌。

接下來,北京中德產業園將搶抓“兩區”建設機遇,高站位凝結發展優勢,高質量匯聚發展動能,高水平提升發展質量,乘勢而上推進園區建設邁上新台階。一是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按照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運營管理理念,構建、豐富、提升“一中一外”運營管理格局,形成一體化、全要素、高品質對德產業服務體系。二是促進標志項目落地。加快建設“3+1”產業,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吸引奔馳新能源車上下游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智能裝備與數字經濟,推動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制造業革命﹔發展先進制造服務業,吸引專業服務機構落地。三是提升服務配套水平。推進南區中德大廈二期建設,改造提升承載空間﹔提升北區產業承載能力,推動更新利用低效廠房,建設高質量標准廠房、多功能樓宇載體﹔推進產業園形象標識工程,建立規范標識體系,實現多語標識全覆蓋﹔構筑國際人才高品質生活場所,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形成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集聚。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