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團結湖街道服務精細化 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指數

老舊小區在一次次微改造中展現出新面貌,大街小巷經過“繡花”式提升愈發靚麗……團結湖街道通過精細化治理,做到事事有人問、件件有反饋,通過點點滴滴小溫暖,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指數。
小區微改造 環境大變化
在團結湖街道轄區內,有不少20世紀80年代建成的小區,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小區房屋設施老化、環境臟亂等問題凸顯。團結湖街道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要內容,深入樓院、居民家中征集意見,通過一點一滴的微改造,逐步提升小區環境。
中路北社區利用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按照一年一個“樓前花園微改造”的思路,對小區裡的四座老舊花園逐一翻新改造。今年,位於小區中心的老舊花園微更新改造啟動,通過新建花壇、栽種花草、鋪設地磚、增設晾衣竿、安放長椅等改造,提升了小花園的環境,使其成為居民日常休閑健身的新去處。
看著家門口的小花園一點一點變漂亮,居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經過社區的微改造,現在小區裡裡外外都變了樣,下樓可以散散步、跳跳舞,都很舒服。”在中路北社區居住了十多年的居民們談起小區的變化,一臉欣喜。
在小區設置晾晒區、安裝文明養犬提示牌、規范建筑垃圾臨時處置區域,諸如此類的一處處微改造,讓一個個老舊小區的環境面貌慢慢發生了變化。
下足繡花功 街巷換新顏
團結湖中路和南路緊鄰團結湖公園,是周邊居民通往團結湖公園的必經之路。過去,這幾條路上擺攤設點,車輛受阻,居民出行不便。
“原來道路兩側是鐵藝柵欄,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晒,上面的油漆剝落並開始生鏽,柵欄與柵欄、柵欄與石柱子之間的接口也開始鬆動,遇到大風天氣,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團結湖街道城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提升居民的居住和出行環境,打造靚麗街區,團結湖街道對團結湖中路、南路等路段進行改造,安裝上了1100米長的鋼制方管柵欄,並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彩繪,統一刷上多種顏色的氟碳漆,與團結湖路上的牆體彩繪遙相呼應,彰顯街區活力。同時,為更好規范停車秩序,保証道路通暢,在人行道分別裝上鐵制擋車樁和石柱擋車樁,劃出公共區域,讓道路干淨、整潔、有序。
如今,走進團結湖中路,遠遠便看到道路兩側柵欄上的“彩虹”。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鮮艷彩繪,在一條條白色的柵欄上有序漸變,看起來賞心悅目。單向行駛的道路平坦寬闊,道路兩側還新裝了阻車樁、交通標識牌,並施劃了停車位,車輛停放有序。
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團結湖街道還對轄區水碓子東路、團結湖南路等背街小巷進行了提升,通過精細化治理,打造更加舒適宜居的轄區環境。
冷暖挂心間 點滴傳真情
今年8月的一天,中路南社區工作人員司昆剛上班,就接到社區一位獨居老人的電話,稱自己感覺血壓升高,希望居委會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司昆放下電話,趕緊和同事一起,聯系警務工作室輔警一同入戶。考慮到老人家中可能沒有體溫計,司昆還帶上體溫計。趕到老人家后,司昆第一時間詢問其身體狀況,並為老人量體溫、測血壓。經過檢測,老人體溫和血壓都很正常。考慮到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司昆趕緊通知了老人的兒子,並讓老人臥床觀察。老人的兒子回來后,陪老人前往醫院進行了檢查。
為群眾解決身邊的冷暖小事,把事關群眾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讓居民的幸福感越來越濃。在團結湖街道,無論大事小事,隻要是老百姓的事,黨員干部們總會挺身而出,用愛心和耐心真情服務老百姓。
此外,為了給居民提供多樣化、有感知度的暖心志願服務,團結湖街道還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紅色陣地,組織推動地區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各社區開展愛心義診、義務理發、環境整治等系列活動,讓居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感受到濃濃的暖意。(張慧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