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本網特稿

北京“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發布 5年重點實施102個項目

到2025年 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2021年07月21日15:5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池夢蕊)7月21日,北京“新一輪回天行動計劃”發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回天五年行動計劃在持續推進上一輪行動計劃結轉項目的基礎上,重點實施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綠化文體、交通、市政設施、社會管理等6個項目包,共102個項目。到2025年,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2018年7月,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經過三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回天地區公共服務提升、交通治理和市政基礎設施完善三大攻堅和大型居住區治理示范工程取得積極進展,117個計劃項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其中64個項目完成,兌現了社會承諾。“回天有我”大型社區治理實踐豐富多彩,長期困擾地區發展的“規劃失衡、管理失范、社會失治”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區域發展活力和動力不斷增強,近9成回天居民認為提升效果顯著。

為鞏固成效、乘勢而上,更好滿足回天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北京市研究制定了《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新一輪行動計劃在前期“三攻堅一示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部署了“五提升一深化”工程,包括六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通過實施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組織、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交通和基礎設施效率、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產業發展活力以及深化“回天有我”社會治理創新等重點任務,多管齊下、協同發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緊扣“暢與舒”,強化承載能力,打造宜居之城

回首三年成效,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完善“回天有路”。未來五年,將繼續促進交通基礎設施通達,大的骨架布局上,完成“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干路網,加密次支路網,建設道路裡程70公裡以上,路網密度將由每平方公裡6.6公裡提高到7公裡,超過中心城區平均水平。推動城市主干路與京藏高速、13號線等“上跨下穿”關鍵斷點打通。推進軌道交通13號線擴能提升和17號線工程建設,做好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建設。兩條地鐵線路將增加新龍澤站、回龍觀東大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東站等9個站點,建成之后,回天地區站點750m半徑覆蓋率將由28%提升到41%。同時,堅持快慢有序、綠色出行,完善5處公交場站,建成自行車專用路東拓等項目,實現回天地區至北苑、望京慢行系統聯通,新增停車位1.8萬個。

在“暢”的同時,打造更加舒心、更加有序的環境。比如在增綠方面,針對“林”不連續、“園”不融合、“特色不突出”等問題,行動計劃提出以高標准實施萬畝奧北森林公園,形成城市級綠色空間。公園將貫通回龍觀與天通苑地區,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推進區域城市化進程,實現文化、生態、產業等功能的有機融合,顯著提升區域品質。以奧北森林公園為重點,以大尺度生態廊道、高標准生態綠道、高質量口袋公園串聯城市社區,基本實現公園綠地500米可達。

此外,持續深入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完成基本無違法建設社區、街鎮創建,完成治理類街鎮市級督導任務。建設回天綜合治理中心,常態化開展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此外,把回天地區作為城市有機更新的重點區域,今年,回天地區首個閑置鍋爐房變身社區活動用房,設置多功能活動室、親子樂園、乒乓球室、瑜伽室等,為2000戶居民提供了社區共享空間。下一步,要推廣這一經驗,讓更多的鍋爐房、垃圾樓等閑置資源、低效空間轉換為社區共享空間,為民所用。同時,還要將回天地區建設為綠色技術綜合應用示范區,側重於居民生活,鼓勵把節水節電等綠色技術率先應用到百姓家中,讓居民生活更綠色、更節約。

連通“小與大”,植入綜合功能,打造活力之城

新一輪行動計劃主打“區域牌”,計劃全文中“區域”一詞出現24次,既代表“回”與“天”整個區域一體謀劃,也代表回天與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相依相存。在六方面重點任務中,“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組織”位列其首,放眼更大的空間尺度,把回天小區域提升與周邊大區域發展相連通,全方位拓展優化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為此,行動計劃首次提出要構建“一軸一帶兩廊”區域發展格局,“一軸”,即在南北方向構建首都北中軸延長線生態發展軸,以奧北森林公園建設連通綠色空間,同步融入生態、產業、居住要素﹔“一帶”,即依托東西方向的回龍觀大街-太平庄中二街完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構建發展活力帶﹔“兩廊”位於一軸兩側,與三大科學城緊密串聯,其一為科技創新廊,依托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市郊鐵路東北環線沿線的生命科學產業構建,連通起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其二為產業服務廊,依托京承高速、安立路、軌道交通17號線構建,發展沿線公共服務和商業配套,助力未來科學城與懷柔科學城建設。此外,還將突出組團式規劃、集聚化發展,嵌入生態綠楔、醫藥健康、科技服務、和諧宜居等多種類型的功能組團,豐富城市內涵,促進職住平衡、產城融合。

李素芳表示,可以預見,這一發展格局的拉開,也將進一步促進“回天有業”,以“兩區”發展、“三城”建設為契機,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讓更多人創業回天、扎根回天,提升區域發展活力和質量。未來五年,聚焦發展活力帶,將完成雲智中心、天通科技園等眾創空間建設,就地建設一批雙創社區和雙創孵化器,擦亮“回+”雙創社區品牌。建設“回天社保業務幫辦中心”,為居民社區化就業提供精准服務。唱好“三城記”,加強創新要素流動,盤活存量集體產業用地,加快推進生命科學園三期、小米智慧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引導人才在未來科學城及周邊重點功能區就近就業。

立足“有與優”,助推增量提質,打造幸福之城

緊抓“七有五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有沒有”與“好不好”同步提升,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深化“回天有教”,繼續挖掘和利用教育設施用地,持續擴大基礎教育供給,進一步優化結構布局。在中小學與西城、海澱等市屬優質學校建立“手拉手”合作的基礎上,持續深化結對共建。推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二期等15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啟動清華附小天通苑校區二期、奧北幼兒園等8所規劃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建成后將新增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2萬個以上。

夯實“回天有醫”,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標准化建設與均衡化布局。增設一批院前急救站點,加強區域醫聯體建設。完成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建設,加快推動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全面投用,啟動和諧家園等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建成后將新增醫療床位1800張以上,實現回天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

豐富“回天有樂”,推動文體資源下沉街鎮、社區,建成天通苑、回龍觀2處區域文化藝術中心和史各庄等4處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改造達標18處社區(村)文化活動室,織補實體書店、小劇場、小影院等多樣化文化設施﹔完成回龍觀體育中心建設,補充全民健身設施,利用閑置空間建設健走步道和球場,助推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大幅提升。

培育“回天有購”,以龍德、龍澤商圈為重點,建設有品質有活力的公共消費空間。建立差異化街區商業生態體系,新增霍營G區、天通苑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推進交通接駁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便民網點品牌連鎖率和智能化水平。整合各類夜間消費資源,打造龍德廣場辣街、深夜食堂、美食夜市等品牌活動,構建回天地區夜經濟體驗與文化,營造“夜京城”生活圈。

據了解,三年來,回天居民參與社會治理意願從40.6%提升到87.3%,群眾的家園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可以說,從“一旁看”到“一起干”,回天行動計劃直接催生了“回天有我”,“回天有我”又賦予回天行動計劃以更深刻的內涵。這一“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居民共治”的基層治理典范,要在未來五年中持續豐富深化。新一輪行動計劃提出,要持續深化“回天有我”社會治理創新,並從加強黨建引領、深化報到服務、強化多方參與、拓展居民共治、加強科技支撐幾個方面進行系統部署。比如提出要加強黨建聯席會建設,做實三級黨建協調委員會﹔創新報到服務方式方法,動態調整報到服務范圍,“力爭解決一事、形成一策、推廣一批”﹔加快創建社會組織創新發展示范區,加強志願服務隊伍、項目和品牌建設﹔探索建立和推廣社區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體系﹔建設“城市大腦”,打通市區街三級數據通道,依托“雪亮工程”打造融數據、深應用、抓主線城市治理模式等等。

與此同時,狠抓項目調度,力爭早日落地。回天五年行動計劃在持續推進上一輪行動計劃結轉項目的基礎上,重點實施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綠化文體、交通、市政設施、社會管理等6個項目包,共102個項目,並在滾動實施過程中,實行項目動態管理。力爭通過五年時間,推進回天地區功能組織更加高效,主要公共服務設施補齊缺口,“一縱一橫、五通五暢”主干路網架構基本建成,市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綠色生態生活空間基本建立。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