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优秀社会工作者工作室揭牌 专业社会工作者赋能基层治理再添新引擎

10月11日上午,朝阳区优秀社会工作者工作室在劲松街道百环活动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全市首个聚焦社会工作专业赋能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实体平台,该工作室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多方资源,旨在打造一支“专业强、能力高、服务实”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真正让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揭牌仪式上,劲松街道八棵杨社区书记宋玮与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升分别作为优秀社工代表和高校代表发言,共同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破解社区难题、服务居民需求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现场,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劲松街道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签署战略服务框架协议,未来三方将在社工培育、课题共研、实践教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仪式中还为5名优秀社区书记颁发了“实践导师”聘书,他们将带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深度嵌入社区真实治理场景,从参与居民矛盾调解、协助社区服务优化,到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方案,跳出课本理论框架,锤炼专业能力,真正实现“以干促学、学以致用”。
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徐宏桢与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五处副处长祝金岳共同为工作室揭牌,“朝阳区优秀社会工作者工作室”正式亮相。
该工作室作为实体化、功能化、持续性的赋能平台,核心目标就是把专业的社工方法转化为社区解决的实招,把服务精准送到居民身边。
该工作室立足“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体系,以“做实服务、破解难题、培育人才”为目标,明确三大运作机制:
“3e3团”工作法提质增效:组建社区工作者艺术团,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递政策、凝聚共识;打造“议事解忧团”,建立“问题收集—协商议事—跟踪落实”闭环机制,专注破解老旧小区停车、物业纠纷等常见社区难题;成立公益培育团,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训志愿者骨干,壮大社区自我服务力量。
多元协同机制整合资源:构建“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居民”五方联动体系,通过定期更新“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实现民生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上门。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精准服务:面向新就业群体、老年人、青少年等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例如为外卖骑手提供法律咨询与休憩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组织居家安全关爱行动,为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真正实现“一类群体一套方案”,推动社会工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
徐宏桢表示:“该工作室的落地标志着朝阳区从‘队伍建设’到‘专业培育’,从‘机制创新’到‘服务落地’的全面提升。未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定期督导和效果评估机制,确保工作室发挥实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