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翡萃家园社区以 “护学岗” 激活家校社治理合力

在昌平区北七家镇西北部,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社区 —— 翡萃家园社区。因与黄城根小学昌平学校毗邻,曾几何时,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人车混行、乱停车问题,让这里的安全隐患凸显,一度成为 12345 投诉热点。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翡萃家园社区没有回避,而是以党建为引领,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力量,创新打造 “一条护学岗” 模式,将校园周边治理从 “老大难” 问题,转变为群众可感、可及、可持续的“微幸福”工程,为社区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
党建搭台聚合力,“护学岗” 打造 30 秒安全护送链
社区党支部深知,解决上下学堵点,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为此,党支部将其列为年度头号民生实事,由支部书记牵头成立 “护学工作专班”,巧妙地将镇平安办、辖区交警中队、学校行政、万科物业、家委会代表纳入同一微信群,构建起高效沟通的 “线上中枢”。在这里,每周一次线上会商,每月一次线下联席,重大事项当场拍板,责任同步认领,让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为了让护学工作更高效,社区还对现场流程进行 “再造”,打造出 “一站式” 护送链。每天早高峰 7:30—8:15,校门东西两侧分别设置 “即停即走” 落客区。从家长车辆驶入落客区,志愿者主动拉车门接孩子,到车辆快速驶离,再由两名志愿者护送学生穿过斑马线,最后交由校门口老师接手,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 30 秒。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车辆平均停留时间从原来的 90 秒降至 25 秒,校门口排队长度也从 120 米缩短至 40 米,拥堵难题迎刃而解。
同时,社区建立人员定岗定责与常态化排班机制。每天固定 4 人上岗,2 名党员志愿者负责道路两侧车辆指挥,1 名物业保安守住校门通道,1 名家长志愿者机动补位。排班表提前一周在群内公示,若党员遇出差,需自行找好替岗并报备;社区每年还会开展两次集中培训,内容涵盖交通手势、突发事件处置、儿童心理安抚,确保护学队伍专业可靠。此外,镇里统一配发红马甲、口哨、一次性雨衣,物业和学校提供 20 节移动护栏、30 个反光交通锥,学校还在校门地面新划黄色网格线、增设 “护学岗” 提示牌。即便在雨天或冬季清晨,反光马甲与爆闪灯也能让司机在 200 米外识别护学区域。
微场景撬动大治理,绘就家园善治 “幸福地图”
翡萃家园社区的 “护学岗” 实践,不仅解决了校园周边的安全与拥堵问题,更探索出一条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社区坚持党委统筹、支部落地,精准捕捉群众 “吐槽点”,并将其转化为治理 “着力点”。通过 “护学岗” 这一 “微场景” 切入,撬动 “家校社” 全链条资源,以有限投入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的治理效果。常态化机制的建立,更让多元主体从 “被管理” 转变为 “共治理”,志愿者队伍实现自我造血,治理议题滚动迭代,确保护学工作持续有效推进。而线上互动平台与制度化小闭环的结合,让 “人人可参与、事事有回音” 成为现实,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如今,在翡萃家园社区,“护学岗” 已不仅仅是上下学时段的安全保障,更成为连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串起了千家事,汇聚了治理合力,共同描绘出一幅家园善治的 “幸福地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