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 北京延庆持续擦亮三张“金名片”

发布会现场。李磊摄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尹星云)7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庆·长城脚下最美冬奥城。发布会上,延庆区委书记于波表示,延庆持续擦亮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用好“走在前、补短板”的工作方法,制定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的实施方案,改革开路、实干争先,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延庆区委书记于波。李磊摄
持续厚植绿水青山 生态底色更浓
于波介绍,延庆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全区“一号指标”,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2024年延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是北京市唯一突破300天的区,今年上半年PM2.5比2021年同期下降三成、降至24.6微克/立方米。”于波表示,延庆饮用水源地安全率和优良水体比例均为100%;土壤环境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动态达到100%。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6年保持优等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全市最高。
此外,延庆着力打造高品位花园城市,系统建设花园式示范街区、花园村庄、社区微花园,在全市首个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全市人均面积的2.8倍。
据介绍,延庆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种,其中一级23种,二级77种,占全市7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11种、占全市75%,延庆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目前,延庆已‘集齐’北京地区分布的7种鹤类,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北京水毛茛、北京无喙兰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在延庆均有分布,这是延庆坚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缩影。”于波告诉记者。
协调抓好物质、精神文明 文明亮色更显
据悉,延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发力,统筹经济、文化、法治等领域改革,提升地区发展活力和文明程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延庆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GDP增速与全市保持同步,三产增加值较2021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坚持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联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成功举办21场国际、国内高级别冰雪赛事,推出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海陀之夜”、世园公园草莓音乐节、八达岭“夜长城”、龙庆峡冰雪嘉年华等特色品牌文旅活动,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2021—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均超20%;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无人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体育科技、园艺科技四个重点产业,2024年低空技术产业营收24.4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近四倍。
延庆努力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统筹长城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高标准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举办北京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深入挖掘地区生态、冰雪、红色、妫河等特色文化资源,融合打造妫河生态文化休闲带,积极推进冰雪文化传承和冰雪运动普及,大力拓展平北红色文化圈,创新推出“妫河夜画”沉浸式实景演出,妫川文化底蕴充分彰显。延庆还大力建设城市文明,群众的文明素养、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社会正义、正气、正能量持续凝聚。
坚持改善民生 幸福成色更足
于波表示,延庆扎实推进就业增收,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
此外,延庆还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延庆校区投入使用,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规综方案和规划设计方案获北京市政府批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石峡关谷环长城越野赛、斯巴达勇士赛等群众赛事活动广受欢迎,获评全国健康区;做好“老老人”服务保障和“小小孩”托育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同时,延庆加强城乡协同发展、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城市更新,累计建成棚改安置房1万余套,推进“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建设,累计建成15个美丽休闲乡村、18条最美乡村路,精细整治背街小巷、农村人居环境。
于波表示,延庆将持续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他也向大家发邀请,“七月盛夏,也欢迎更多人走进‘美丽延庆·冰雪夏都’,感受这里的魅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