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硬科技企业融资能力强劲

北京独角兽数量和估值持续领跑全国

2025年03月31日08:45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独角兽之城”且看北京。昨天,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北京去年新晋独角兽企业达23家

  创办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同时具备这三大特点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有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独角兽。它们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或产品,能快速成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中国独角兽企业城市分布较为集中。《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覆盖57个城市,“北上深杭广”数量集聚超六成,估值总额占全国七成以上。北京以115家的数量优势和5949亿美元的估值总额,持续居全国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分别以1851亿美元、1651亿美元、1192亿美元和744亿美元的估值总额分列二至五位。

  “北京独角兽企业的总数量和估值连续5年在全国保持第一。”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新赛道布局引领未来趋势成为一大特点。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企业成立3年就成为独角兽企业。

  人工智能赛道资本关注度最高

  资本,是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的坚实助力。《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领域广泛,人工智能企业资本关注度最高。从估值来看,人工智能、新消费与零售、集成电路领域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分列前三,分别为4612亿美元、2039亿美元、1925亿美元。

  2024年,硬科技独角兽企业融资能力强劲,近六成新获融资企业集中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领域。美元基金占比从2021年的50%降至2024年的25%,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5%。区域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独角兽企业融资频次和融资额度最高。

  “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71.3%,五年来增长28.3%,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岳德钰介绍说。全球首个能够模拟人类手操作手机电脑的自主智能体,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资本活水精准滴灌下,北京独角兽企业正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创造出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全球创新版图上镌刻下鲜明的“北京印记”。

  伴随式创新培育潜在“新苗”

  更可贵的是,在北京创新沃野上,还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

  “独角兽企业的生态源于创新,长于资本,成于市场,这是其成长规律。”岳德钰表示,为此,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

  专项政策方面,北京发布“独角兽10条”,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以硬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新企业;管家服务方面,建立政府加市场的“双管家”贴身服务,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企业在京投资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北京长期注重对独角兽企业成长性的伴随式创新培育,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支持潜在独角兽企业。

  前瞻孵化方面,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源头培育,通过特色产业园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目前40余家特色产业园集聚独角兽企业50余家。

  展望未来,北京正多措并举,促进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岳德钰表示,北京正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设立8只千亿级产业投资基金,已累计投出140亿元。(记者 袁璐)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