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厚植“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024年12月31日15:23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李博)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高标准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副中心持续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不断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以厚植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提升副中心“含金量”,实现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良好开局。

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通州区发改委副主任谭蕊介绍,城市副中心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完成3000余亩平原森林增汇减排试验示范区建设。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初步建成。制定《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试验区项目实施方案》,现代农业试验区建设提上日程。

产业发展向绿向新,有序开展工业企业绿色节能诊断,城市副中心累计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市政府专项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落地,智慧工地数字化平台投入运营,虚拟电厂双控节能技术逐步应用。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张家湾设计小镇分别新增数字经济类企业35家和78家,副中心产业发展“含绿量”加速提升。

城市副中心深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启动建设0.1微克行动示范区,引入全市首例跨度、面积最大,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降低了施工扬尘。开展一系列水系景观提升、水系贯通工程,当前国市控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打造“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实现400余公里绿道横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成为北京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PM2.5浓度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三

在环境治理领域,城市副中心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土壤环境保护。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志平介绍,截至12月29日全区PM2.5累计浓度优于年度考核指标,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三,创历史同期最优。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11月底全区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均达考核要求。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75%,同比上升25%。土壤环境质量方面,截至11月底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城市副中心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目前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储备入库项目已达158个,涵盖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两大领域,其中62个项目致力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96个项目着重于提高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副中心正加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截至12月通州区已有32家单位主动申报了“无废细胞”创建,18家单位完成材料提交,学校、医院等11家单位完成项目验收。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多机构合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落地首单“无废贷”。

为有效控制空气污染,通州区加大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执法检查力度,累计检查柴油车29.31万辆,筛查不合格10472辆,移交交管处罚9841辆,环保处罚631辆。通州区纳入在线监测的餐饮企业1186家,今年共检查餐饮单位2366家。

新增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居全市前列

在住建领域,通州区系统推动建筑减碳路线图实施。通州区住建委副主任王练雄介绍,通过构建涵盖管控约束、绿色金融支持、标识评价引领、技术导则支撑、激励政策推动的绿色建筑政策工具箱,形成副中心绿色建筑政策保障体系。

城市副中心全面实现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100%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85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1266.56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断提升,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化推广。2024年至今,实施通州发展大厦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64.2万平方米。实施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等超低能耗建筑20.2万平方米,新增面积居全市前列。实施装配式建筑251.1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62.68%。

“我们将大力发展智能建造,通过全过程BIM技术应用、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智能建造技术实现建筑领域数字化集成交付,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王练雄说,以怡禾生物园区更新改造、中国建研院通州实验基地等试点项目为依托,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引导智能建造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责编:池梦蕊、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