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劲松街道:小楼门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家住农光里101楼的楚楚小朋友,对楼道的变化观察细致,外墙换了新衣,楼门被粉刷一新,上墙了公示牌,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最让她高兴的是,她画的美好社区画作,张贴在了楼道画展里,进进出出的叔叔阿姨都能看见自己的作品。农光里101楼的变化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并不是个例,自2023年开始启动“沿街新衣”项目以来,街道从南磨房路、广渠路周边的20个老楼入手,将楼门文化建设当作改善民生、打造楼门共同体的大舞台。
改造前的农光里101楼。
据了解,劲松街道老旧小区居多,不少小区楼龄在20年以上,楼道里墙面脏污破损,灯光昏暗、老旧电线杂乱等现象突出。“咱这楼早就该收拾了”、“刷楼道我没意见,能不能借机整整垃圾桶,垃圾桶那的围墙太低了,进出都闻着味,感觉特别不好”、“楼道门得修修,什么都挡不住还漏风”……这是农光里社区101号楼楼门文化建设项目启动之初,社区收集的住户意见。
为了把好事办好,把“公共会客厅”打造到居民心坎儿上,社区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发挥联动机制,群策群议,共同构思,从楼门存在问题、楼门文化主题的选择到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督等过程,让居民全程参与,吸收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凝聚居民自治合力。
改造后的农光里101楼。
改造后的农光里101楼。
如今,建设项目完成,老楼门焕然一新。原本老旧的楼体、楼门变为了大气优雅的红色建筑,楼门口的门柱上还刻有祥云、古建等传统文化图案,别有一番新意。宣传栏里,张贴着社区服务电话、安全提示、文明标语。楼道里、墙壁上整洁干净。“现在楼道、楼门变得这么干净、漂亮,每天进出看着都舒心。”居民由衷地说。
楼门文化建设也让不少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农光东里1号楼一家曾因为担心噪音扰民,开始反对改造的居民,成了楼门文化最坚定的支持者,给施工人员免费送水、送饭。而磨房北里203楼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楼道安全员、清洁员、宣传员,自动自发走出家门,维护楼道卫生,排除公共隐患。农光里社区的楚楚小朋友告诉社区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她想当社区画廊的长期撰稿人,用稚嫩的画笔留住对社区的爱,留住社区的美。
楼门是家的坐标,踏进楼门,奔波忙碌的心就安定下来。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来看,楼门不仅是物理空间,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大舞台,是推动多元治理的能量场。以打造楼门文化为纽带,劲松街道致力于构建街道-社区-楼门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等一核多元的社区建设组织架构,破解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治理主体多元化力量不足的问题,透过楼门文化建设这个小切口,将多方力量集合在一起。通过多次、广泛的议事协商,让居民真正意识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社区治理理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