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把提琴在平谷一较高下 出自全球260余名提琴师之手
					2024年05月16日09:17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小字号
				原标题:456把提琴在平谷一较高下

昨天,在平谷区乐谷展示中心,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正式开幕。本报记者 甘南摄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昨天,第五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在平谷开幕。400多把参赛提琴出自全球260余名提琴师之手。
评审现场位于东高村镇的“中国乐谷”。那里没有剑拔弩张的比拼气氛,也看不到选手的身影。桌面上摆放着456把精巧的提琴,散发着温润色泽,评委们正逐一拿起,为它们的工艺、音色打分。
这些参赛提琴出自260余名选手之手,他们来自中国、波兰、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按照国际惯例,三天前,选手们将自己历时数月制成的琴,送到评审现场。
如此知名的国际比赛,为什么落户京郊小镇?东高村镇镇长王勇说,这里不仅盛产桃子和蔬菜,早在30年前就是享有盛名的“提琴之乡”。镇里生产的提琴八成远销欧美、东南亚,高峰时全球每三把小提琴就有一把出自这里。2023年,全镇乐器产业实现产值5231万元。
一届届比赛带动了我国本土制琴人才的成长。“40年前我们出国参赛,要把琴邮寄到国外。”提琴制作大师、评委会主席郑荃回忆,当时国内的制琴水平不高,琴价还赶不上邮费贵,很多选手便选择赛后弃琴。如今,中国制琴师的作品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比如2019年马耳他的一次制琴比赛上,中国参赛者一口气拿了20余枚奖牌。”
华东乐器公司坐落在东高村镇,是华北最大的提琴生产企业。制琴师刘尊飞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能跟四五十年琴龄的老师同场竞技,是很宝贵的学习机会。”刘尊飞看向不远处的玻璃展柜,里面是“多利亚王子”古琴,诞生于1734年的意大利“提琴之乡”克雷莫纳,“我的梦想就是离大师再近一些。”他说。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