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到2025年将推广5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年05月10日16:00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市把大力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和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建筑领域节能减碳重要内容,目前已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超150万平方米。到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5%;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助力北京“双碳”目标实现。

在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注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推动建筑绿色化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成为降低建筑领域能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最大程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而钢结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品质和使用效率,还能在建筑过程中大量节约时间和资源。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化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和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示范。

“北京市城镇民用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53%,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超过50%,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成为建筑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北京住总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鲍宇清介绍。

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开始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继续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实施。《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于2024年3月1日实施,明确了北京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推动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公共建筑优先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监事长张义昆表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支柱。它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效率,降低能耗,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超低能耗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建筑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性。“它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程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等能耗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程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采用高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气密性的围护结构,运用多项节能技术,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业内专家说,“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与75%节能标准居住建筑相比,供暖需求再降低70%以上。”

此外,北京市推行分类施策,探索不同类型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实施路径。“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累计实施各类型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32个,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为后期推广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北京保障房投资中心焦化厂公租房项目包括三栋公租房住宅楼,建筑面积29026平方米。其中17号楼为装配整体式结构,其余两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项目设计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仅采暖一次能源一项每年节能量可达80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40余吨。

作为北京冬奥会训练场馆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包括一块标准比赛冰球场,一块标准训练场,兼具比赛及配套服务、体育文化互动体验等功能。 项目设计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年节约标煤1174吨,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927吨。

沙岭新村超低能耗农宅项目位于昌平区延寿镇,为整体搬迁工程,是我国首个整村实施超低能耗建筑的农宅项目。农户入住后,不需要使用集中采暖和空调,冬季实测室内温度为20~25摄氏度,居住较为舒适。

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定向安置房项目(北区)一标段4号钢结构住宅楼,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支撑结构。结构构件使用钢材,当建筑全寿命周期结束后可回收再利用,减少了材料资源浪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超150万平方米,涵盖幼儿园、中小学校、办公楼、体育馆、商品住宅、公租房、农宅等多种项目类型。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