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三个区入选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2024年05月15日15:03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李博)5月15日,“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举行,现场启动了2024年北京市低碳试点创建工作。2022年以来已有26个项目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达51万吨。同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北京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低碳试点工作,通过“创新引领”推动“重点突破”,是北京市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创新特色。2022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工具四类试点,着力探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各领域标杆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径新机制,为首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从2022年开始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聚焦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减排效益好、示范作用显著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向全市推广,加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获悉,2023年北京市共有14个项目获评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综合能源应用项目作为典型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M组配式安装技术、智慧能源管控技术,较一般公共建筑碳排放降低了60%,打造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和综合能源服务新样板。

为鼓励企业低碳发展,北京市结合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特征,在重点行业中鼓励评选出一批碳排放绩效优、管理水平高、技术应用领先、有推广示范性的低碳领跑者企业和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科学制定实施碳排放控制目标、战略和措施,定期发布排放信息、减排进展和成效,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降碳。

2023年,北京市在高校、电力生产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3个行业评选出5家低碳领跑者。其中,华北电力大学引入分时分区供暖系统和分布式供暖技术,建设多能互补系统,推进零碳校园建设。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建立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等节能减排技术、搭建能源管控平台、建设绿色供应链,近5年碳排放总量下降16%。

气候友好型区域是广泛动员全社会投身低碳发展、探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空间载体。北京市面向不同区域管理主体,遴选培育区域边界明确、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街道、乡镇、园区、社区、村等,开展不同类型的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2023年3个社区、3个村被评为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平谷区万庄子村以“分布式光伏、充换电站、智能微网”为基础打造零碳智慧乡村,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65座,年减碳量约3100吨。顺义区江山赋社区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生态堆肥、垃圾分类,产出堆肥“黑金土”惠及160多个种植爱好者家庭和多个有机农场。

北京市在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家组织开展的各类型应对气候变化试点。2023年,北京作为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中位列榜首。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密云区入选国家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搭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健全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为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积累成功经验。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