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速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 产业集聚区落地昌平
人民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董兆瑞)1月6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昌平未来科学城举办。会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启动建设。此外,《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昌平区推出10个方面共32条措施,助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北京市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将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副市长于英杰表示,北京将加快提升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效能,紧抓北京“两区”建设契机,争取国家先行先试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北京辐射带动优势,联动津冀等地区逐步搭建从创新端到产业端的全产业生态。
据了解,北京市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撑,依托昌平区等重点产业承载区,大力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在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研发、转型需求、政策先行上三重优势叠加,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切实强化创新转化、资源统筹、区域联动和示范先行,促进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响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昌平区政府发布的《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孵化、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促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加速落地、集聚发展。据了解,昌平区自规划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以来,便统筹全区资源着手制定专项配套政策。此次专项政策的发布,将与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规划和行动方案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共同开启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11月,昌平区编制发布了《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方向和昌平区域产业定位,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五大领域”,聚焦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企业总部“三大环节”,构建“八个一”产业支撑体系,即打造一个产业集聚区,组建一个国家创新中心,出台一批产业支持政策,聚集一批优质高效企业,搭建一批关键共性平台,设立一批产业发展基金,汇集一批产业骨干人才,支持一批有效应用场景,努力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会上,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启动建设。记者了解到,筹建中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落位昌平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生物催化剂设计、生物制造原料开发、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生物制造产品工程等四大分中心,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以昌平全域为基底,以未来科学城为重点,结合现有规划条件和产业用地开发时序,分步有序规划建设创新孵化区、转化加速区、高端制造区、总部办公区等“四大功能区”,形成“U”字型空间布局,有序串联“生命谷”和“能源谷”两大创新组团,有效衔接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更好地服务北京未来产业布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近期将启动15万平方米起步区建设,打造集“总部办公+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小试中试”为一体的创新孵化空间,满足各类生物制造产业需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