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在会馆!“当代京城第一会馆”湖广会馆重张开放
人民网北京1月6日电 (鲍聪颖 李世奇)当气度恢宏的京腔雅韵,回环于古雅的飞阁流丹之上,200余年的湖广会馆霎时重焕光辉。1月5日晚,一场寓意万事诸顺的京剧“开台”,奏响“会馆有戏”之湖广会馆焕新华章,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正式亮相。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当晚的启幕仪式古雅又不失新意,以沉浸式演出串联起“新颜启幕”“芳华盛放”“经典永曜”三大篇章,再现国粹艺术的非凡魅力,焕发百年戏楼的新活力。
以“三台两院”演艺新空间
擦亮“会馆有戏”文化金名片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场灯渐暗,聚光灯亮。古戏楼台前端,纱幔影影绰绰,琴音空灵,在古戏楼缓缓流动。民国京剧老戏班人生百态的动人故事,于观众周身娓娓铺开。天桥盛世集团深挖湖广会馆的历史文脉,将国粹京剧艺术与200多年的古戏楼生动结合,打造“三台两院”演艺新空间, 将舞台延伸到后台、戏台、观众席和两处庭院,融戏于景,戏景相融,用戏剧融合会馆和戏曲之间的文脉,探索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擦亮“会馆有戏”文化金名片。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为湖广会馆量身定制的沉浸式驻场戏《湖光洄梦》,探索了会馆和戏曲融合的新形式,是天桥盛世集团给观众奉上的一场京剧文化盛宴。湖广会馆化身为一个开放式的舞台,观众将跟随戏中人的脚步,游历湖广会馆的古戏楼、后台、窗棂、庭院等场景,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演让观众更直观地体悟湖广会馆的历史文脉及其独有的戏曲风韵。
观众可以见证京剧的台前幕后,以全新视角感受国粹艺术不一样的绚丽风采。人民网记者 鲍聪颖摄
在剧中,来自北京风雷京剧团的演员们以精彩的演绎,向观众讲述了一座老戏楼里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观众将以沉浸式的体验感,跟随他们回到民国时代,见证京剧的台前幕后,与戏中人物交流互动,以全新视角感受国粹艺术不一样的绚丽风采。未来,这一类沉浸式演出还将时常出现在湖广会馆。
以戏曲生活美学的多维新业态
打造“当代第一会馆”文化新地标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北京湖广会馆,始建于1807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三大文脉于一身。她见证了时代风云,保存了城市记忆,是北京现存拥有戏楼的重要会馆之一。这里留下了众多梨园名家及名票的足迹,梅兰芳、谭鑫培、陈德霖、田桂凤、时慧宝、王君直等京剧名家曾在这里登台表演。始于清晚期的“庚扬集”,是社会名流、名角票友在湖广会馆设立的票社雅号,名扬全国,赓续至今。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记者了解到,湖广会馆于2022年3月启动整体焕新工程,在修缮过程中,注重保持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的延续性,保证文物建筑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实现各个建筑主体的“修旧如旧”。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工作人员介绍,湖广会馆历史上曾历经多次修缮,其中较大的几次分别在1830年、1849年和1892年。其中1892年的修缮历时四年,确定了留存至今的建筑规模和总体格局。如今,乡贤祠、文昌阁、楚畹堂、风雨怀人馆、戏楼、子午井等均大体保持原貌,并以此形成重张后的重要文化活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重张后的北京湖广会馆依托北京戏曲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两大特色展览。《“菊海鸿濛”京剧发祥地展》呈现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带领观众感受发祥于西城这片沃土的京剧文化。《“巍然华构”北京湖广会馆历史文化展》以“文萃湖广”“辉煌湖广”两大篇章,立体呈现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生生不息的湖广历史。
作为西城区国有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天桥盛世集团积极引入多元优质文化资源,在输出好演出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当代京城第一会馆”湖广会馆运营模式,未来,湖广会馆将通过展览、研学、美食、茶饮等多业态并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场景,打造“戏楼版京剧核心打卡地”。
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湖广会馆焕新启幕。王子雍摄
同时,以光影艺术与数字艺术的融合手段,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结合特有的幽雅环境、历史文化,开展面向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高端大师班、亲子工作坊。此外,还将开创国风茶饮会客厅,在保留茶楼原有茶歇功能前提下,利用墙面和电子展示屏,设置湖广会馆文脉展示区,再现老会馆前世今生,突显文化底蕴。
此次重张活动由西城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旅局主办,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据悉,2021年下半年以来,西城区不断深入挖掘会馆资源,盘活特色会馆空间,探索其市场化运作路径,助力“大戏看北京、好戏在会馆”新局面的生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