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深改19条”全国首场政策解读会在北京金融街举办

“今天我们在这里率先举办全国首场制度解读会,正是想发挥‘地处北京、贴身服务’的优势,帮助大家加深对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发挥好改革试验田作用的理解。”9月7日,北交所“深改19条”全国首场政策解读会在北京金融街举行,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在会上如是说。
9月1日,在北交所宣布设立两周年之际,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高质量”为题眼,聚焦市场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
会上,北交所解读了本次改革的背景、意义和主要举措,北京证监局介绍了北交所申报企业辅导监管规定,证券公司代表、北交所上市公司代表分享了北交所上市经验和注意事项,现场气氛热烈。
西城企业上市赢得战略机遇期
随着北交所改革的渐次落地,尤其是直接IPO的实施,北交所的上市路径更加多元,将有新三板“层层递进”和直接IPO两条上市路径,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企业上市进程将更加高效。这将为西城企业上市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北交所“深改19条”政策解读会,意在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实现企业上市“加速跑”。而北交所将全国首场政策解读会安排在北京金融街,第一时间传递政策,充分体现了金融街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和北京市金融主功能区的重要作用。
北京金融街是我国首个定向开发的高端产业功能区,见证与承载了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和成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金融街已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风向标、首都的亮丽经济名片。
这里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重要头部金融机构、重要基础设施、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知名外资机构云集之所,1900余家金融机构、175家总部机构、800余家法人机构在这片土地上合力耕耘。
不仅如此,西城区还拥有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金科新区是第一个提出并建设以金融科技产业为主要产业示范区,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也是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园区。
截至2023年上半年,金科新区累计引进重点金融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166家,注册资本1100亿元,2022年实现税费收入超过30亿元。
坐拥北京金融街和金科新区,目前,西城区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3家。
北交所作为西城区“家门口的交易所”,自开市以来,进一步打通了西城区中小企业向上发展、进入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激励更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政策红利让企业实现上市“加速跑”
“企业今天上市北交所,离不开西城区各部门对我们的精心帮助。”在7月10日,在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仪式上,董事长刘景郁坦言,我们深切感受到西城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氛围,感受到各级领导的友善支持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出台营商环境6.0版政策,推出135项改革任务。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升级,发出全市首张全程网办“一业一证”综合许可凭证,餐饮等7个场景实现“证照联办”,84项登记、许可业务实现即时核准,最快10分钟取照,1400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近年来,西城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当好“服务管家”。
除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西城区更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就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五届西城区企业上市主题交流活动中,包括中国移动、龙源电力、信达证券、北自科技、利仁科技、道亨软件在内的6家企业获得上市资金奖励。
紧抓北交所设立重大机遇,西城区首发“服务北交所十条”,持续营造市场活跃新局面;首签地区级政府与北交所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拓展合作发展新机制;首建“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金融街服务基地”,有效注入上市服务新动力;首创“产融媒”合作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启品牌合作新空间。目前,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全部纳入北交所拟上市企业资源储备,打造北交所生态圈。
此外,以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为代表的部门还在不断完善“四创”服务机制,打造“四新”发展格局,构建北交所金融生态圈,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即:首发政策,营造市场活跃新局面;首签协议,拓展合作发展新机制;首服务基地,注入上市服务新动力;首创媒体合作,开启品牌宣传新空间,支持推动北交所扩容提质、做大做强。
在此,期待更多企业与我们携手,西城区将以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好的合作平台、最好的政策体系、最好的服务机制,支持企业和机构在西城区落地发展,共同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