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开启站台层与进站层同步施工

2023年10月12日16:09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副中心站站房主体结构施工。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李博)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东岸,塔吊“挥舞”长臂,挖掘机翻动铲斗,工人忙着绑扎钢筋……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加紧建设,目前站房核心区东部区域已进入地下1层进站层与地下3层站台层同步施工阶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地下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为地下三层结构。整个枢纽工程分为四个标段,其中01标段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站房核心区和铁路轨行区等区域。

副中心站地下1层功能是地下枢纽与地上城市的过渡层,旅客可在此进行安检。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地下1层正进行进站层钢结构安装施工,近30根钢管柱拔地而起。“我们抢抓中秋国庆‘双节’黄金期,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施工方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部总工程师戎树伟介绍,每根钢管柱长14米,直径1.4米,重达27吨,采用汽车吊施工,吊装一根钢管柱需要近5个小时方可安装到位,钢管柱预计10月底全部完成安装。

工人对浇筑完成的站台区域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在进站层作业面下方34米处,地下3层正同步进行站台层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3层是高铁站台层,为8台14线,规模与北京站、朝阳站相当。

“我们从10月1日开始对站台层进行浇筑,站台区域面积3.2万平方米,一次浇筑区域为5000~6500平方米,目前浇筑量已完成20%。”戎树伟说,目前工人正开展抢底板钢筋绑扎作业,加快推进站台层混凝土浇筑,预计10月底完成站台主要区域浇筑,12月底全部完成站台层浇筑。

工人进行站台层底板钢筋焊接作业。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戎树伟介绍,“双节”假期期间,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团队总计完成地下3层站台层混凝土浇筑超15000立方米,安装地下1层进站层钢管柱25根,绑扎钢筋1600吨,站房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

“进站层主体结构施工将于11月进入高峰期,我们计划投入超过800名工人。预计2024年年初,中铁建设负责的副中心站站房主体结构施工区域将完工。”戎树伟表示。

据介绍,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杨坨,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集成4条轨道交通、2条城际铁路、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接驳线路等多种交通功能。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现代化交通支撑。

对话总工:施工遭遇“拦路虎”如何破解?

人民网:副中心站枢纽工程紧邻北运河和运潮减河,面临地下水上涌风险,如何解决地下水防范难题?

戎树伟:在地下主体结构施工中,地下水上涌风险高,加之逆作法施工区域土方运输量累计近100万立方米,给地下水防范带来极大挑战。

项目技术团队采取三大措施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对降水井封堵方案进行优化,为保证降水井管同垫层底标高一致,增设止水法兰板、止水环、补偿收缩混凝土,增强节点防水质量。其次,加强现场观测。再次,如遇突发情况,会及时排水以确保施工安全。通过多项措施,最终实现套管内外侧同步防水的效果。

人民网:随着施工进入地下最深处,大体量土方运输与逆作法交叉施工的挑战又如何破解?

戎树伟:超大、超宽、超深是副中心站这座地下超级工程的显著特点。站房施工采用同类站房罕见的逆作法施工工艺,也就是完成桩基、地连墙、桩柱一体化施工后再进行顶板施工,逐层向下开挖。

地下与地上同步施工,作业面高差达34米,相当于12层楼房的高度,这给土方及物料运输带来极大挑战。项目团队在原有新型钢结构+原状土马道协同集约化物料运输体系基础上,在核心区中空部创新采取架设钢栈桥方式,钢栈桥采用“喇叭开口”梯形设计,充分利用了原状土天然承载力,从而将马道从候车层延伸至站台层,让混凝土搅拌车安全、顺畅进出地下作业现场,保障了工程进度顺利推进。

(责编:李博、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