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媛媛:倾听百姓心声 唱响时代旋律
提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刘媛媛,人们总会想到她演唱的《五星红旗》《国家》《最美的约定》等家喻户晓的歌曲。殊不知,她还是“中国扶贫宣传形象大使”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那是2016年,刘媛媛被国务院扶贫办聘为唯一一位“中国扶贫宣传形象大使”。此后的3年中,她的足迹遍及全国70多个贫困县。河北阜平县、内蒙古巴林左旗、山东沂源县、四川喜德县、宁夏盐池县、新疆莎车县……她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老乡家里,把扶贫政策娓娓道来,让乡亲们坚定脱贫的信心。她还即兴创作,把扶贫政策编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各族乡亲听了连连称道:“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亲眼见证了贫困地区的翻天覆地变化。”刘媛媛欣慰地说。2021年,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这一段经历也为刘媛媛履职建言打下了深厚基础。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她格外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经过一次次深入乡村调研,刘媛媛撰写了关于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建议文艺院团除经常性深入基层民族地区、村寨慰问演出之外,要花大气力培养当地文化人才,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同时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经过再创作,传承出新, 让民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民族地区,很多传统文化往往是口口相传,缺乏资料记载,随着传承人逐渐老去,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当地年轻人热衷于追逐现代时尚文化元素,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的传承。对此,刘媛媛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式。民族地区逐步建立数字化传统文化数据库,将历史、建筑、艺术、服饰、文物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录入数据库,依靠新媒体技术,推进民族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只有与老百姓心贴心,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拿出高质量的提案。”刘媛媛说,她出生于苗族家庭,对精美的苗绣情有独钟。为了让苗绣等民族手工艺更好地“活”在当下,她建议梳理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元素,嫁接到现代人生产生活中,从而让文化为生活添彩,为经济赋能。可喜的是,如今苗绣已应用到许多文创产品中,也做成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品。手工苗绣还与新型绣机结合,使苗绣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绣娘们也靠一双巧手过上了幸福生活。
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刘媛媛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在调研中,刘媛媛发现,北京每年艺术院校毕业生众多,但远郊区文化人才不足。为此,她提议在落户、保障性租赁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向有志于投身京郊乡村文化振兴的高校毕业生及35岁以下青年文艺人才倾斜,从而吸引更多青年文化人才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使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研究探索将文艺人才落户问题纳入相关专项人才落户渠道,或通过工作居住证等多种方式统筹予以保障。
“加大各民族文化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高校责任规划师团队建设,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色”……在刘媛媛看来,乡村振兴既要有物质支撑,更要有精神支撑。未来,她除了多下基层演出,还将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民生民情,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