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奇小空间推动大市场 东城率先授牌首批演艺新空间
本报记者 李洋
昨天,东城区授牌首批5家演艺新空间,这也是北京市首次试点为演艺新空间授牌,使其有了“身份证”。大麦新空间当然有戏沉浸式剧场、笑果工厂隆福寺店、颜料会馆、77剧场、南阳·共享际,5家小而富有特色的空间获此殊荣。作为演艺新空间,它们“新”在演出场景、剧目制作、表演形式、观演关系、演出体验、空间内容、消费业态等方面。此次授牌,清晰传达出正在建设“戏剧之城”的东城区,对此类新业态的包容之心、培育之意、扶持之态。作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演艺新空间将获得该区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近三年,演艺新空间渐兴,落地东城区的尤多。为研究制定演艺新空间相关政策,推动各类演艺新空间实现市场化运营,北京在东城区、朝阳区开展认定和授牌试点,并计划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行。
演艺新空间是指以演艺为主营业务,形成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演出场所。这包括非传统的营业性演出场所;在相关室内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如开办在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会馆、古戏楼、已改造的老旧厂房、书店内;在相关户外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如开办在产业园区、文化街区、艺术聚集区、公园景区等。演艺新空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化剧场,观众往往不只是单纯的观看者,也是演出的参与者,其表演内容也与旅游、展览、科技、商业等领域相结合,延长丰富了演艺产业的价值链,助推文化艺术消费年轻化、个性化发展,塑造高品质休闲生活方式,成为消费升级与科技融合带动城市更新的潜在动能。
对演艺新空间进行认定,有利于盘活商业楼宇、老旧厂房、传统老建筑等多种空间资源,让艺术成为空间活化的重要抓手,对接多元高品质演艺资源,有助于建设特色文化商业新地标,以新奇小空间推动大市场,激发城市新活力。
东城区已成立演艺新空间联合工作组,按照“一址一策,协同管理”原则对演艺新空间进行联合认定,由东城区演出行业协会进行授牌。规范经营达到一定标准的演艺新空间可根据《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未来,演艺新空间认定还将继续。
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持续培育多元演出空间,丰富剧场演出样态,加快打造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力争2023年全市授牌备案的演艺新空间达到20个,三年达到100个。
当天,东城区还发布了2023年文化艺术基金征集计划。根据去年出台的《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的《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基金将支持七大类项目,即东城精品力作、东城优秀剧目、东城原创剧目、品牌演艺活动、艺术普及交流、艺术人才培养、演艺新空间。相比去年,增加了演艺新空间一类。
“大戏看北京,好戏看东城”。目前,东城区活跃着40家剧场,它们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彰显了东城这片沃土与戏剧艺术的紧密联系,折射着新中国戏剧发展的光辉历程,也引领着当代高品质文化消费和文化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