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聚焦城市更新”系列报道

北京工体下月展“新颜” 留存城市记忆升级球迷体验

2022年11月27日09:24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李博)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8座现代化球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北京也有一座球场备受关注,它就是63岁的工人体育场。随着日前草坪铺设完成,老工体加速朝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变身。改造复建项目预计12月8日竣工,届时回归的工体将展露新颜。

老工体燃情岁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以及迎接第一届全运会,1959年8月31日,由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设计的工人体育场在东郊建成,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有24个看台,能容纳8万名观众,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

建成初期的北京工人体育场。 北京建院供图

老工体先后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奥运会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承载着北京城市的记忆。建成初期,欢迎国外政要访华的盛大活动几乎都在工体举办。后来,一些重要的文艺演出、音乐会、演唱会也青睐工体,北京春节环城赛跑、春季长跑比赛等众多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也放在工体。

老工体不仅是北京足球圣殿,也是国足福地。上世纪90年代,北京国安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相继战胜意大利AC米兰、英格兰阿森纳等国际知名球队,“工体不败”一时传为佳话。1996年,工体成为北京国安足球队主场,也成为北京球迷的精神家园。2004年,中国男足在工体拿到亚洲杯亚军。

即使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鸟巢”等一座座新体育场拔地而起,也未曾取代工体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老建筑超期服役

为承办1990年亚运会、2001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北京工人体育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结构加固和设备设施升级改造。至2008年,工体已使用了近50年,超期服役的老建筑结构不堪重负。

“为了北京奥运会使用,我们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对建筑进行主体结构加固,又延长了工体12年‘使用寿命’。”北京建院工体改造复建项目设计负责人介绍。

改造复建前的工人体育场。 北京建院供图

2010年,工体又进行了一次功能设施改造。虽然历经四次“手术”,却不能彻底解决老工体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不满足抗震要求、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无法承担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活动,老工体亟须升级改造。

2019年12月1日,工体迎来改造前最后一场比赛,5万多球迷现场观赛,同老工体挥手告别。2020年8月,工体启动保护性改造复建。

新工体智慧低碳

改造复建前,工人体育场是北京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主体建筑规模6.4万平方米,设有标准足球场、400米橡胶跑道及田赛场地。北京建院设计师介绍,工体复建改造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原则,实现风貌保护与功能提升有机结合。

改造复建后外立面亮相。 北京建工供图

老工体是上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此次改造复建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体育场椭圆形造型、外立面及特色元素均保持不变。

“我们对见证工体六十年风风雨雨的老物件,如门柱、旗杆、雕花装饰构件等进行复原,重塑工体初建时庄重典雅的建筑风貌。”北京建院设计师说,改造前对工体9组标志性雕塑进行保护性迁移,改造后位于北门的“男女工人像”将原位再现。

工体复建改造在传承历史文化风貌,保留建筑城市记忆的同时,还借助先进的数字建造技术,打造智慧、低碳的现代化场馆。

打造现代化新场馆。 北京建工供图

新工体首创应用科技,设置了超精细水喷雾降温系统,可实现最低能耗的物理降温,改善不利天气条件下观赛体验。在特殊需要时,冷雾系统可被医疗部门用于防疫消毒。

新工体采用智慧运维系统,运营方通过大屏“一张图”实时、清晰、全面掌控整个场馆运行情况,为设备维护、能耗管理、灾害疏散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绿色低碳方面,新工体外观在保留原有色调基础上,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相比普通混凝土,省去二次外檐装修等工序,大幅减少建筑垃圾。

新工体罩棚周圈装备光伏发电系统,将为足球场及地下配套车库等区域提供部分电力,据估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00吨。此外,罩棚采用先进控制技术,让对草生长有利的可见光进入场地,最大程度降低草坪补光能耗。

新家园服务大众

新工体改造复建设计从球迷角度出发,取消跑道拉近球迷同球员距离。采用国际流行的看台碗设计,分下看台、中看台、club层(包厢层)、上看台四层,同时增加看台坡度,为球迷带来沉浸式体验。

新工体打造最具声势的主场球迷看台,沿用原编号24号,看台座椅装饰采用北京国安足球队形象色彩,提供15000个坐席。改造后工体可容纳观众近68000人,增加座椅列距和排距,提升观看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工体新增了覆盖全部观众席的罩棚,具备遮阳、照明、排集水、融雪和吸声降噪等功能,看台区还设置座椅送风系统,让球迷免受风吹日晒及雨淋之苦。

“我们特别将足球文化、足球精神植入新工体设计运营中,打造足球文化家园。”北京建院设计师说,“我们升级工体历史展厅功能及展陈方式,建立工体博物馆,设置国安荣誉殿堂,应用高科技全方位展示工体和北京足球历史,传播足球文化。”

新工体还增加了大量观众休息厅,提供轻餐、软饮服务,配置了高清转播屏,极大丰富了球迷观赛模式和体验,同时拓展了体育产业和足球文化展示推广空间。

改造后,新工体面积38.5万平方米,体量增加了6倍,由综合性体育场变身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成为北京第一座、国内第一批国际标准足球赛场。

老工体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作为市民体育健身空间,但之后随着城市发展,周边繁衍出了大量餐饮和娱乐场所,占用了场地资源,体育和商业的功能叠加带来了环境、交通和城市管理等诸多问题。

改造后的新工体园区没有围墙,恢复原有开阔、疏朗空间形态,还市民一个开敞的城市广场,还老百姓一个健身休闲、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空间。包括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公园,增加3万平方米湖区,公园内建1公里环保健身跑道,并在体育场顶部设置800米城市景观环廊。

新工体拆除违建,将商业全部挪至地下。设计师以TOD+街区+Mall形式打造多个主题商业空间,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集聚品牌旗舰店、首店、新零售、赛事、演艺等,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比赛结束后,公园和商业区将承担缓解、分流体育场内大客流的功能。地铁3号线和17号线与新工体无缝衔接,观众可从地铁站直接进入体育场及地下商城。未来,新工体将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文体名片和活力中心。

新闻内存:

工体四次改建

1、亚运会前(1986年)

作为1990年亚运会主会场和足球决赛场,工体进行了历时3年大规模改造,加固建筑结构,拆除看台长条凳,改为红、绿、蓝、黄、棕五色座椅。增设了火炬台、记分牌,扩建了背景台。

2、大运会前(2000年)

为迎接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工体进行了局部加固改造,开辟了高标准休息室,新建了新闻中心等。

3、奥运会前(2006年)

为承办2008年奥运会赛事,工体按7度抗震设防标准进行结构加固,解决了老工体未抗震设防的缺陷。罩棚增设灯架,满足了电视转播灯光照明要求。拆除亚运会火炬台,在原位置设一块超大显示屏播放赛场画面,赛后播放公益广告。

4、专业足球场改造(2010年)

根据北京市相关要求,工体拟从综合性体育场改造为专业足球场,包括取消塑胶跑道改为沥青地面、增加看台、包厢改造等。

(责编:李博、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