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发布 高水平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李博)近日,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不断强化监管决策、资源布局、支付结算、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金融功能,高水平建设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金融业是首都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首都金融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政治站位,更加突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题,更加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更加突出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的根本要求,努力构建符合国家金融战略需要的首都金融体系,努力发展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规划》提出十个方面共55项主要任务措施:一是强化大国首都金融功能,高水平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二是优化首都金融组织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业态。三是服务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四是发挥“金融+科技+数据”叠加优势,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五是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民生,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精准高效金融生态服务体系。七是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建设绿色金融中心。八是推进金融领域“两区”建设,打造金融业双向开放新高地。九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金融安全首善之区。十是提升首都金融软实力,营造国际一流金融营商环境。
《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实现首都金融综合竞争力、创新引领力、资源配置力、资产定价力、国际影响力、风险管控力、监管有效性全面加强;基本建成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成为基础雄厚、功能完备、法治健全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拥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与我国国民财富增值需要相匹配的财富管理中心,与国际通行技术标准相符合的金融科技创新高地,服务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和市场运行的绿色金融中心,监管体系完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突出、市场运行规范的金融安全稳定首善之区,具备国际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的金融营商环境高地。
到2025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将达10000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1000家左右,金融机构不良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20年,以上两组数据为7057.1亿元与650家左右。
《规划》还展望2035年,届时北京将形成国际一流的金融营商环境,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金融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金融业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充分支撑;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全面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心节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