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顺义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2022年06月29日17:30 |
小字号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硬件设施、创新社区治理,顺义区打造“高端人才创业乐园、国际人才生活家园、多元文明共生田园”,特别注重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两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有机衔接,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吸引聚集能力不断提升。

产城融合的创业乐园

作为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的承接地,顺义区牢牢把握峰会外溢效应,重点抓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资源的导入,让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从“来赛”变为“来创”,从“引进来”变为“留得住”。今年是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在顺义举办的第三年,以赛聚才,创新潮涌,北京顺义创业生态圈正在形成。自HICOOL 2022全球创业大赛招募启动至结束,有5016个项目完成报名,与2020年报名数量相比,同比增长148%;总报名人数为6672人……据了解,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项目即将展开激烈角逐,通过线上评审的参赛者将通过初赛-复赛-决赛来争夺最终的获奖名额。

近年来,通过打造HICOOL峰会大赛以及HICOOL产业园、HICOOL商学院、HICOOL管家、HICOOL基金、HICOOL线上平台“六位一体”创业生态系统,聚焦“参赛-落地-成长”这一闭环,顺义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提升区域引才聚才能力。

2019年9月,全市首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海高大厦落户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致力于为北京市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尖端创业团队、“高精尖”优势产业,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海高大厦已引进101个优秀项目和114名高层次人才。

顺义区通过给政策、搭平台、强服务,健全完善“引育用储服”工作机制,打造产城融合的高端人才创业乐园。2018年出台《顺义区实施“梧桐工程”促进“高精尖”产业引才聚才的若干举措》,围绕高层次人才发展需求,从聚才育才、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涵盖人才落地发展、引智项目资助等8个方面的支持条款,以及落户、住房、医疗、交通、子女教育、“一站式”专员服务、“梧桐卡”服务等8个方面服务保障条款,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生态宜居的生活家园

近年来,顺义区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生态宜居的国际人才生活家园。国际人才社区按照“区级统筹、属地联动”的原则,构建“一核心+多节点”的示范区空间布局,结合各属地资源禀赋及功能定位,在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内先后打造了中粮·祥云小镇商业特色街区、天竺文化艺术街区等一批“有显示度”的示范区。

春天的风车季、夏天的音乐季、秋天的户外艺术季、冬天的冰雪季……打造一个全天候、开放式的国际化商业街区,是中粮·祥云小镇建设筹备之初就确定的前卫理念。在中央别墅区内生活的大部分人有国外旅居史,他们更青睐“小镇化”的生活场域,因此,设计方请来世界最大的建筑规划公司RTKL,打造了这个融合了现代艺术美学与欧洲风情元素的小镇,营造有温度的商业氛围,为每位消费者带来愉悦自如的消费体验。“中粮·祥云小镇我经常去逛,十分方便,也很时尚。”居住在顺义的外籍人士Steve说。

顺义区城市配套持续完善,引入符合国际人才饮食、消费、社交、文化休闲等生活习惯的服务设施;抓好常态化环境提升,对国际人才社区内公共空间进行环境改造,为居民新建五彩健身慢行步道、口袋公园等多处绿色空间,满足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体验和交往的需求。

顺义区持续丰富地区教育、医疗资源。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内国际学校总数达11所,国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涉外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总数达10家,其中6家可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北京和睦家天竺综合门诊部和北京新世纪荣和门诊部2021年共为外籍人员提供10000余人次的服务。

开放包容的共生田园

裕京花园社区是典型的国际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外籍人士,他们来自30余个国家。波黑籍居民茉莉花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不仅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裕京花园社区聘请茉莉花担任物业经理一职。她组织外籍居民参加咖啡清谈会,收集居民诉求,策划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外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建立责任共担、协商共议、成果共享的治理机制。同时,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让居民了解中国文化,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增进居民感情,增强社区和居民的联络。

依托“梧桐工程”人才品牌,建设一支以海外留学生为主体的顺义国际人才社区专员队伍,下沉至基层和“梧桐人才”服务专区,为人才提供一对一、多语种服务。

为了给中外居民提供一个零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平台,顺义区举办“学中国风、共顺义情”中华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居民感受到了中国国粹的博大精深和非遗传承的魅力,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拉近了中外居民的距离。

“学中国风、共顺义情”系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50余场,吸引超过千余人次参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营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国际人才社区。(赵雪莲)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