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发布
北京将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加强200余家示范校建设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董兆瑞)今天上午,《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北京科学素质纲要》)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介绍,《北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个性化发展。
司马红介绍,《北京科学素质纲要》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提升科学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北京科学素质纲要》明确,到202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左右。到2035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国际创新型城市同等水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北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加强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教育。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院士专家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融入科学教育当中,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加强200余家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校园科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科技体验、深度学习、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引导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鼓励科学家参与教材的编写、教具和实验课程的设计,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组织开展首都“挑战杯”系列竞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推介等活动。引导高校开展科普学分制试点,将科普活动与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第二课堂密切结合,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普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加强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团建设,实施“翱翔计划”“雏鹰计划”和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实施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和“雨燕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竞争力。
建立健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学中心、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等场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北京学生科技节及系列科技活动、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发挥首都高端人才优势,开展顶尖科学家与青少年手拉手、面对面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此外,还将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引导教师从科学素质建设高度深化理解科学教育内涵。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提升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能力。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科学教育创新研究,创新科学教师培训模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