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社会民生

北京房山最后两个封控小区解封 标志着房山所有封控小区全部清零

2021年08月23日08:1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房山最后两个封控小区昨天解封

昨天16时30分,房山区最后两个封控小区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解除封禁,居民们兴奋地将绿色出入证举过头顶,一起合影留念。据了解,自8月1日凌晨,阎村镇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出现京外疫情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时间对乐活城社区、千禧家园小区采取了封闭管控措施。8月15日16:00乐活城南区已经率先解除了隔离。此次,乐活城北区和千禧家园的解封标志着房山区所有的封控小区全部清零。

居民感谢保障组 当面送上锦旗

昨天早晨6:30,天刚蒙蒙亮,房山区阎村镇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就开始了第七次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居民按顺序进入场地,在帐篷中排队,在登记区依次进行个人信息登记、扫码,在采样区接受咽拭子样本采集。“当我们最后一名居民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并且呈阴性后,我们这两个小区就会解封”。闫村镇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下午,闫村镇党委、房山区政府第一时间向市、区两级疾控中心进行了情况汇报,经过市疾控专家论证评估,决定自8月22日16时30分起对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解除隔离封控措施。

在解封现场,家住乐活城北区30号楼的居民陈洋专门把一面锦旗送到了阎村镇干部赵蕊的手中,锦旗上“物资守护天使,百姓民生保障”八个烫金大字格外显眼,她说,要特别感谢这位物质保障组的干部,封控这些天,家里没断过水没断过粮,有什么事微信群里一“@”她,马上就能得到回应。为了表达谢意,陈洋特意定制了这面锦旗,就等解封后亲自送到赵蕊的手中。

机关干部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

得知封控消息后,闫村镇党委第一时间安排机关干部分为42组,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在摸清人员底数的同时,发放“阎村镇连心卡”,居民有特殊需求可写到卡片上,并成立42个工作群,机关干部将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发到群里,居民可随时联系,方便提供“点对点”服务。在此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成立69支服务保障队,实行“一队包一楼”“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包楼包户对居民进行专人对接,确保第一时间送上食品和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第一时间进行垃圾清运及防控宣传等工作。

由于疫情发生突然,考虑到部分群众家中生活基本物资短缺的情况,房山区委、区政府紧急筹集、调运物资,前后共免费配送了4次物资,尽最大努力保障了应急供应。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自8月5日起,居民可通过“华冠有菜”小程序、“京东到家”等APP网上订购生活必需品。在购买物资上确有特殊困难并且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配送的,由包楼的机关干部帮忙解决。8月7日开始,指挥部协调了冷链车辆,居民可以购买肉类、冷冻食品等物资;针对有购药需求的居民,成立了“购药组”,拿着医保卡、带着购药单,跑药店、进医院,为居民购药。

如今,在这两个封控小区门口还可以看到之前设置的90个货架,居民订购的物资送到接收处后,首先由工作人员检查消毒后按楼分拣到货架上,随后由转运车辆配送到各楼单元门口,最后由包楼的工作人员穿上隔离服挨家挨户送到居民家门口。据介绍,小区里每日需要配送的各类快递包裹少则五六千件,多则15000多件,配送的工作人员常常从早上8点一直配送到深夜。

解封不解防 居民仍需7天健康监测

在小区封控的日子里,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7500多名居民和参与疫情防控的10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公安干警、医院工作者、安保人员一道克服各种困难与不便,自觉配合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理解,有的居民在窗户上贴出了“辛苦了”的标语,还有居民趁着社区组织居民第二轮核酸检测的机会,把自家院门口树荫下的一处桌椅装扮成了“休息处”,供社区工作人员休息,还写了感谢信、画了卡通画、细心地消了毒;8月14日,“七夕”佳节,乐活城社区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一朵最炫的“玫瑰花”,这是居民蒋琪用蔬菜汁、面粉制作的。

“解封并不意味着解防”,北青报记者在《关于对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解除隔离封控的通知》中了解到,解封后,房山乐活城北区、千禧家园小区仍将严格实施常态化防疫措施,要求居民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同时,居民还要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通知》还要求,返京人员要及时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告行程,配合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同时,广大居民自觉配合卡口检查,主动接受扫码、测温、登记等防控措施。在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

《通知》还倡导广大居民要尽快接种疫苗,《通知》提出,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建议符合接种条件但还未接种的居民尽快接种。12-17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接种疫苗,根据相关部门通知,主动配合接种,做好自身防护。

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韩苗苗

(责编:孟竹、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