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战“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2020年02月23日10:44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在朝阳区东风地区,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夫妻同心,从大年三十开始,积极主动抗击疫情,舍小家为大家。

早上7点,甘爱军与丈夫李桂江一起走出家门,分别奔向各自的岗位。虽然隔着严实的口罩,但彼此间都读懂了眼睛里那份嘱托:“注意安全,别大意!”

甘爱军,东风地区社会事务管理科科长。今天是他们地区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协助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的第18天。

“这些天我的生活轨迹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家——社区——政府机关,每天早上先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的同志们做好小区进出人员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和宣传思想工作。同时,科里的日常业务也不能耽误。”甘爱军说。

今年51岁的甘爱军是东风地区的老科长了,服务对象是地区的低保、残疾、老年人,退役士兵管理以及超转老人的管理等。“甘科长特别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社区封闭管理,有些居民感觉不方便,就冲我们社区干部发牢骚,甘科长几句话就把对方的火气给泄了。”紫萝园社区居干丁妍说。

虽说与丈夫工作岗位仅隔着一条马路,但半个多月来,甘爱军与李桂江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

“辛苦一点儿都没啥,我就是担心我爱人的身体。去年5月份体检时说他有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十几天前,我突然发现他的脖子变粗了,有个明显的大鼓包。”说起爱人的身体,甘爱军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桂江,土生土长的东风人,东星苑物业公司经理,属于是乡直属企业。从大年三十儿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盯在小区,脖子上的肿块就是近十几天突然大起来的。

靠着每隔两三个小时敷一次冰袋,李桂江始终坚持在物业服务第一线。从最初的封闭小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到后来的无接触式快递柜设立、临时帐篷搭建,事无巨细,李桂江都要求自己把问题想在前,把措施落实在前。

李桂江说,2003年非典的时候,他在东风乡六里屯村负责村委会工作,那时候市场多,封村难度比现在大多了。但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平房,以房管人相对容易做到。而现在都是新建的高楼小区,出租房屋大多数通过中介公司,很多房主自己都说不清楚房客的基本情况。

“我提出来要创新管理手段,从过去的抓房主和租户,改变为重点抓中介,因为他们既熟悉房主,也了解房客;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的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各负其责,守土有责。”

“老爸一辈子搞科研,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姐弟的教育就是要勤奋、尽力所能帮助别人、要有感恩之心。这次疫情期间,他不仅写诗鼓励我们,还作为一名有这58年党龄的党员通过党组织交了一笔特殊党费,作为对一线防疫工作的支持。” 甘爱军说。

多年来,在他们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大年三十中午,一家三口在娘家,跟老爸老妈和弟弟弟妹吃年饭。晚上则回婆婆家,跟公公婆婆全家一起吃年夜饭。而2020年的大年三十,这习惯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

“中午饭刚刚吃了几口,就接到通知,晚上全员到岗。”

双方的老人深知儿女工作的重要性,一再说,“饭咱们改日再吃,快走吧,别耽误工作。”

2月1日,甘爱军的母亲突发大面积心梗,幸亏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了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姐姐姐夫放心,弟弟甘天军主动承担了照顾术后老妈的全部任务。

“每次打电话,弟弟都说,姐,你放心吧,父母这边我照顾。这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内疚。良好家风就是我的精神力量。”

有别于甘爱军的知识分子家庭,李桂江的父母是东风乡六里屯村纯朴的农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三个子女的教育却是潜移默化的。

“我的父亲今年82岁了,之前多年都是村里的志愿者,积极参加环境整治、站岗巡逻。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大家哪里有小家。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春节吃过年夜饭,一定是回到物业值班的,包括初一初二。老人也习惯了,家里的事情老两口总是自己解决,很少告诉我们。”

在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言传身教下,甘爱军、李桂江的独生女儿李思禹也从事基层民生保障工作,如今也下沉社区,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