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北京各市级部门集中公开2020年预算。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的市级部门预算公开在数量、内容、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市委研究室等多个部门首次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公开预算,“三公”经费下降6.7%。
整体来看,今年公开预算的部门数量较上年继续增加。市财政局表示,公开的部门数量增加主要由于管理模式调整,部分单位调整为新增的一级预算单位,按要求全部纳入公开范围,完整反映部门预算资金的安排情况。比如市委研究室、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单位首次作为一级预算单位公开部门预算。
公开内容方面,仍由部门预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其中,部门预算报表共13张,包括部门收支预算、“三公”支出、政府采购预算、政府购买服务信息、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报表。文字说明交代了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机构设置情况、“三公”经费预算情况、重点事项说明、名词解释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预算报表数量由原来的12张增至13张,新增的一张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这也是北京市级部门首次公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同时,部门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连续第四年公开,公开范围从500万元(含)以上的预算项目,扩展为所有事业发展类项目及200万元(含)以上的机构运行保障类项目。
其中,公开的重点支出项目由原来的2个增加为6个,涉及金额由 2.35亿元提高至74.1亿元,包括项目安排的政策依据、绩效目标、资金安排等一并公开,方便公众监督。
去年7月,北京市印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形成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从今日预算公开情况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首次公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范围扩大,重点支出项目公开数量增加,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日趋完整。
“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进一步压减,北京市级部门继续过“紧日子”。整体来看,2020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安排7.4亿元,比2019年下降6.7%。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5亿元;公务接待费0.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6亿元(包括购置费1.4亿元、运行维护费4.2亿元)。
除“三公”经费外,包括会议费、委托业务费等其他一般性支出,统一按照3%的幅度压减;非重点项目统一按照10%的幅度压减。压减资金优先保障“四个中心”建设、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等领域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