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8日24时,北京平谷区尚未发现新冠肺炎病例。作为北京市目前唯一零病例的区域,平谷区是如何做到的?据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平谷区坚持与疫情赛跑,立即出台了区级总体防控导则,从社会动员、医疗救治、风险排查、群众教育、秩序管控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
成立千个“临时党组织” 抓牢基层防控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为进一步加强统筹领导、组织协调,由平谷区交通局牵头,会同区公安分局、公路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9部门,成立平谷区疫情防控综合检查站临时党委,并建立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统一落实的工作机制。下辖各综合检查站分别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参与综合检查工作的134名党员全部纳入临时组织体系,带动近千名执法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合力筑牢首都东大门的“防疫墙”。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截至目前,平谷区已先期成立1369个临时党组织。其中在城乡基层疫情防控一线,按照镇街、村居、重点部位三级架构,分级设置18个临时党委、321个临时党支部(总支)、1021个临时党小组,将镇街、村居党员以及区直机关下沉力量、回村居报到中的党员统一编入各级临时党组织。在交通卡口和集中隔离点等多部门参与的疫情防控重点部位、专项任务中成立2个临时党委、7个临时党支部,整合组织资源,统筹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据平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是完善“吹哨报到”机制、健全基层防控体系,加强各方力量统合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临时党组织的设立并高效运行,把疫情防控工作体系与党组织的责任体系有效衔接起来。下一阶段,平谷区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分批在重点点位、专项任务中建立临时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跟踪了解、考察评价,把思想凝聚起来、行动统一起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山区村里都编号 包片干部逐户查
对于大片山区村平谷也有防控针对性的“特效药”。平谷熊儿寨村就通过绘制“村居平面图”,对常住户进行逐户编号,以明确包片人员,对各家各户进行动态巡查。
平谷区熊儿寨乡熊儿寨村是山区村,共有住户308个,村民1007人,居住较为分散。疫情发生后,“80后”村党支部书记许方剑,与下沉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按照区里和乡里的部署,积极奋战在防控一线,以“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为原则,仅用一天就地毯式完成了熊儿寨村千人的排查工作。
为了动态掌握各家各户的情况,织密精准防控网络,提高工作效率,许方剑绘制了“村居平面图”,强化村域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分成了5个村组,对常住户进行逐户编号,明确包片人员,使重点人、重点户一目了然,对各家各户进行动态巡查。
疫情发生以来,平谷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就连除夕的年夜饭,都没有和家里人一起吃上。“通过一张图,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我们要努力通过实干、巧干,保乡亲们平安,战胜疫情!”许方剑说。
干部“下沉”抓防控 街乡来评价
“村居入口人员和车辆登记工作,不能朝九晚五,晚上也要有专人进行值守。咱们的下沉干部要和属地通力配合,不仅要分担基层工作,更要及时发现疏漏进行指导纠正,确保防控到位。”平谷区委组织部调研员乔福刚夜间与街乡防控工作人员共同查找短板解决问题时说。
目前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平谷区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方位考察识别干部,同时加大对干部的关心力度。
按照区委“组织对接、力量下沉,村居吹哨、干部报到,坚守一线、担当为民”的要求,全区2200余名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干部,已经全部下沉316个村社区,充实基层防控力量。
下沉到基层,必须要有工作标准。平谷区对下沉干部的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下沉干部个人,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实现真正共同解决问题,联防联控。对派出单位,要注重考察领导班子,在选派干部下沉工作中的政治忠诚和政治态度,是否勇于克服困难,及时选派骨干力量支持基层防控工作。对接收单位,注重考察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在落实防控工作中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担当,是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政治任务来落实,是否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对下沉干部,注重考察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是否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是否有强烈的群众情怀,是否遵守政治纪律,坚决服从党组织决定。
据悉,平谷区将高度重视街乡对下沉干部的工作评价,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及时注重发现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玩忽职守、不担当不作为、敷衍了事走过场的,严肃进行组织处理。
网格员畅通防疫战线最后百米
“大辉,你从老家回来了吗?”2月4日中午,王红巡查时发现,年前就已暂停营业的馒头坊好像有动静,赶紧上前敲门询问。
“王姐,我们一家三口半小时前刚到家,正要找您登记呢。”大辉招呼王红进门。测体温、询问接触史、叮嘱居家观察事项……王红一一交待清楚。
如此细致的入户工作,王红已数不清完成了多少次。她是平谷区金海湖镇胡庄村党支部第一分支部委员,也是村里180多位网格员之一。
鼠年将至时,疫情防控力度渐增,不少村子实行封闭化管理,胡庄却没封村。胡庄村支部书记许合介绍,胡庄是附近最大的村,村域面积6800亩,农家1050户,共3370人。村子三面被市区公路环绕,拥有30多个出入口和两条商业街,“农户大多靠种桃维持生计,经济基础差,人力物力都不允许设这么多关卡。”
胡庄另辟蹊径,打防疫之战,靠的是180多人的网格员队伍。
村两委8人、3个分支部支委9人、166名党员共同组成胡庄村的三级网格员队伍。如果把全村比作一个大网格,许合是总网格员,王红就是分网格员,管理其中100多户。从腊月廿七至今,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在为防疫忙碌着。“我们要入户宣传防疫知识、记录村民健康状况,还要随时盯着是否有京外返村人员,监督他们居家观察14天。”王红说。
从村到户,这条防疫战线的最后百米决定着整场战役的成败。正是凭借人盯人、户盯户,层层压实责任的网格员制度,胡庄村才有了打赢这场仗的底气。
平谷“的哥”自制防疫安全舱 乘客司机全程不接触
用一块大塑料布,把出租车后排严严实实隔离成一个“安全舱”。在平谷刘家店,一名出租司机的土办法,即将在百余辆出租车里推广。
王长国是平谷区刘家店镇辛庄子村的一名“的哥”,最近,他为改装爱车颇费了一番心思。
拉开车门,记者看到,后排的乘客座椅被塑料布严严实实隔离出来,成为一个“安全舱”。“这样一来,我和乘客全程不接触,都安全。”王长国说,每一位乘客下车后,他都会进行全车消毒。
平谷区是北京市出租车司机输出最多的区,目前全市出租司机总人数7.7万人,其中平谷籍驾驶员就有1.1万人。为切实保护好乘客与出租车司机的安全,在平谷区交通局的大力帮助下,刘家店镇大力推进,提倡广大出租车运营前安装防护隔离挡——“安全舱”,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同时,保证乘客出行安全、保护出租车司机及家人的安全。
成立千个“临时党组织”、山区村里包片干部逐户查、干部“下沉”街乡评价、网格员畅通防疫战线最后百米、平谷“的哥”防疫意识高……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是对平谷出台的“区级总体防控导则”最生动的实践。
据悉,平谷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学、社会教育机构、城市管理领域、施工现场、无物业管理小区等都有专门的防控导则。复工复产后,又出台了对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园区等防控导则,和覆盖防控物资保障、延长税费申报、就业服务、金融服务等9方面的政策包,有效的安抚了企业主情绪,稳定了社会经济运行。在严格防控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对疫情高发区返回人员、居家观察人员、医务工作者家属等进行关怀照顾、加强各种保障措施,让他们感受到首都的温暖。下一步,平谷区还将出台商务楼宇和快递员的防控导则。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平谷区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力量对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各类导则、规范等进行梳理,固化一批机制做法,作为今后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工作策略,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真正造福平谷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