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医院供图)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一位患者刚刚走进北京市第六医院急诊大厅,立刻有戴着医用圆帽、手套和口罩的医护人员拿着体温枪上前,“您好,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随着滴滴声音响起,体温显示正常才能去到相应科室就诊。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第六医院目前没有发热门诊,但在急诊处设立24小时发热筛查点,同时在在门诊入口处、住院部入口处设立发热筛查志愿服务岗。自疫情爆发以来,24小时发热筛查点的医护人员和门诊、住院部发热筛查的志愿者们始终坚守岗位,对所有进入医院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详细询问流行病史、武汉旅居史等。并且,六院还在急诊科等处安装了一键报警设备,如发生特殊情况,医护人员启动设备,中控室会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疫情面前无小事 把好战“疫”第一关
“您好,请配合测量体温。”正在为患者测量体温的医生就是方雷。“体温超过37.3的患者时不允许进入的,应当引导到附近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方雷医生解释说。
方雷1998年就来到北京市第六医院工作,至今已超过20年,有过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任职医保物价办主任兼门诊部的负责人的他此次主要负责门诊、急诊发热预检筛查的安排、管理,门诊各科室各项防控措施的安排、落实,对门急诊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除了做好管理和部署工作,方雷医生还亲自上阵,在门诊入口处为患者测量体温。
“我从学医开始,就想着要救死扶伤。”方雷这样说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虽不能参加临床工作的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选择医生职业时的初心,第一时间回复“坚决响应,召必回,回必战!”。事无巨细的安排,把好防疫工作的第一关,方雷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初心。
即将退休的老党员 照亮前行之路
疫情期间,北京市第六医院除了在急诊处设立24小时发热筛查点外,还在门诊入口处、住院部入口处设立了发热筛查志愿服务岗。志愿者由全院职工担任,在经过前期的防护知识和筛查要求培训后,志愿者按时上岗,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测量体温。在住院部筛查点处,有一位今年3月份即将退休的老党员。
2月5日上午,原本已经安排好的住院部筛查点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因疫情防控需要,筛查点的志愿者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要到其他岗位工作。这时需要紧急抽调一名新的志愿者来接替她。怎么办?目前各岗位的人员都已经安排好。
“书记,我去,我这边工作能安排开。”听到消息的人事科孙润华老师主动请缨。
“您再有一个月就退休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能行吗?”
“没问题,我可以。”话刚说完,孙润华带上帽子、口罩就前往发热筛查岗开始了工作。
从接到消息到新的志愿者上岗,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这位老党员用暖心的举动在这个寒冬为我们照亮了前行之路。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
“花帽行动”助力抗击疫情
为节约医院防控物资,北京市第六医院透析室的护士长张勤带头发起了“花帽行动”。一顶花帽、一身粉衣、挂表和消毒拖鞋已经成为张勤每天工作的标配,这里是她和同事们战“疫”的主战场。透析室全体护士在她的倡导带领下,佩戴“五颜六色”的护士圆帽,紧张而忙碌地穿梭于各个病床之间。患者看到他们,不仅会感到亲切,还能减轻特殊时期来医院进行透析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感。每天下班后,大家会对花帽进行消毒清洗,晾干后继续使用,绿色环保。
“这些‘小花帽’,都是护士们自愿自费购买的!不仅节约了物资,把一次性医用圆帽留在了更需要的地方,更是一种对大家的激励,共抗疫情,我们不孤单!”透析室护士长张勤说。
哺乳期护士放弃福利 坚守岗位
“虽然我现在还处于哺乳期,但是已将家中生活安排好,无任何负担,我自愿放弃哺乳期的一切待遇,请求进入到隔离病房,……”短短几字,包含的是六院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面对抗击疫情的召唤,这是北京市第六医院入党积极分子、手术一支部团支部书记、外科二病区青年护士梁欢的回答。
起初,考虑到梁欢正处在哺乳期,孩子出生还不到10个月,护士长并没有打算给她安排更多的工作,更别说从事危险性任务。但梁欢想到同事们都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决定不退缩,与同事们并肩作战。“这关乎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是大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面前,疫情就是命令,这是我的职责!”梁欢这样说道。
在上班过程中,梁欢几乎不喝水,这样做,一是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二是为了避免因吸奶耽误工作。“你还在哺乳期,不要太辛苦了!”这是梁欢在病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而有丝毫懈怠,“在医院,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忙碌是常态。”直到完成二病区各项工作的全部交接,她才拿出手机,看到宝宝的照片,那可爱的模样,让梁欢的疲倦一扫而光。
岗位平凡、无私奉献,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六院青年在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