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方怡君 陈琳)今年北京“两会”期间,“集团化办学”是不少代表热议的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学校区域集团化办学。根据北京市教委的最新数据,2019年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学校新增百所,市教委全年投入6400万元,为其提供支撑和保证。
集团化办学是北京市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实践之一。“集团化”如何更好地实现集团成员校的“同步优质”?怎样克服不同的领导班子、不同的学校文化的集团成员校所带来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11中学校长崔楚民在“新京千龙访谈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11中学校长崔楚民在“新京千龙访谈间“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市人大代表钟亚利:龙头校的使命和担当很重要
钟亚利认为,龙头校的使命和担当很重要。“文化的认同、课程的共创、科学的共研、质量的共进是集团发展的核心。”
在她看来,大家的情投意合才是办好集团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每个成员校都能够立足学校,去服务集团。
记者注意到,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办学过程中,在评价各个集团校发展情况时,既看重学校特色发展上,也会关注这所学校为整个集团品牌的建设有多大的贡献,比如输出了多少软件、硬件的资源。“每一个学校需主动地发挥集团办学的作用,共同吸纳集团校、兄弟学校办学的经验,去做大做强自己,促进自身的发展。”
钟亚利认为,集团化办学真正推动教育的“高位均衡”,不仅需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校长也是关键。不管是总校的校长,还是分校的校长,大家都有“推进教育的高位均衡”的信念和担当。
钟亚利呼吁教育决策部门,及时地去指导和引导学校,将集团化办学有效的制度、机制进行固化下来,助力集团成员校稳步发展。
市人大代表崔楚民:集团化办学应引入评估制度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11中学校长崔楚民表示,集团化办学从2014年开始到今年已经第7个年头了,未来集团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应该要调研、研究,形成指导性的文件;其次,集团化建设到底效益、效果如何,在哪些方面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要把它固化下来,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去研究去破解,他认为应该引入一个评价、评估制度,对集团化建设一些做法、成效进行评价,让未来集团化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崔楚民曾经在平谷中学担任了3年10个月的“外派校长”,参与了平谷中心集团化办学的全过程。3年多的时间,平谷中学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成长的模式,学生的课程布置方式和多样性,以及老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质量也明显提升,从前些年的全市各区排名靠后,到2019年排名全市生态涵养区第3名。
集团化办学能否让各个成员学校真正意义上享受到同步优质的教育资源?崔楚民认为在义务教育集团优质均衡是可以实现的。实现同步优质有几个决定性的因素,首先,龙头校对集团化的使命和责任,认识到什么程度,可能就会决定集团推进到什么程度;其次,社会、家长对集团化的支持,也会影响到集团化将来发展和走向。此外,通过集团化平台,把优秀的管理和师资力量做大,这就涉及输血和造血,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去培训、培养成员校的骨干力量;让成员校的老师在集团化过程当中,把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调动起来。
此外,他认为成员校一定要建立新的教育资源观,要充分利用好龙头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主动发展、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等待,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