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全会首办界别提案立案协商会 五部门"把脉"提案立案

2020年01月13日08:3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五部门提前参与“把脉”提案立案

  昨天,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关于健全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界别提案立案协商会。本报记者 阎彤摄

  本报记者 刘菲菲 李瑶

  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办界别提案立案协商会。来自妇联界委员和提案委、社会和法制委部分委员,与本市5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就妇联界提出的“关于健全北京市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议题进行立案协商。这是首次在全会期间召开立案协商会,也是首次在立案环节进行提案协商。

  “志愿者是北京的一张美丽名片,近年来北京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一开场,市政协委员、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常红岩把提案调研背景娓娓道来。她介绍说,截至2019年8月,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460.3万人,有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6万个、志愿服务项目32.8万个。“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成体系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是众所期盼。”常红岩说,妇联界别的15名委员经过共同调研,形成了这份界别提案,呼吁相关部门共同出台政策,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成体系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本市现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如何?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妇联等多部门负责人一一介绍情况,回应委员关切。“这个提案好!希望能推动形成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更好开展。”团市委副书记李健给提案点赞。他介绍,2010年以来,本市颁布了《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确立了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激励机制,但总体看还有完善空间。他举例说,比如大多数志愿服务以时间为考核标准,可是像无偿献血等并不适合用这一标准来评估。

  话音刚落,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接过话茬儿,“还缺乏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打包政策,建议制定包括购票、看病、乘车等方面的奖励,让激励机制形成闭环系统,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听着委办局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委员们有的认真记录,有的凝神静听,有的跃跃欲试要建言。市政协委员、东城区妇联党组书记杨立萍接过话筒:“我们调研发现,志愿者最想从精神上得到回馈,希望了解被服务者的感受和评价。”她建议,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让志愿者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成效,推动更好服务。听了杨委员的发言,周围几位委员频频颔首。

  同样认同志愿服务精神激励的还有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她带来了一条“诤言”:“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政协委员,我不建议将志愿服务与孩子升学结合,志愿的初心是奉献,我们更愿意设立‘荣誉墙’,让孩子参观,收获荣誉感。”

  市政协委员、宣武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朱兰则带来了一条针对专业领域志愿者的建议,呼吁把医疗等专业志愿服务与技能提升关联起来。

  会场内,气氛热烈,委员们争相举手,在共同的关注点上交换看法,为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出主意、想办法。妇联界委员将根据协商意见,进一步丰富提案内容,形成一件高质量的提案。

(责编:孟竹、高星)